一聽可樂1.8元,一袋奧利奧餅干4.8元,一瓶農夫山泉1.2元……近來,零食折扣店走紅市場。這些店鋪憑借極具吸引力的低價策略,成功“俘獲”了大量消費者的心。
隨著零食折扣店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消費者們在享受低價帶來的實惠的同時,不禁產生疑問:這些低價商品是否靠譜?相關店鋪低價策略的成因是什么?
實體零售新風尚
曾經嘗試過做零售生意的老鄧發現,今年線下門店的生意普遍較冷清,但在這股“寒流”中,有一類生意卻異軍突起——零食折扣店。
“與其他零售門店相比,那些主打零食折扣的店鋪顯得格外熱鬧,顧客絡繹不絕。它們主打的就是便宜實惠,吸引了大量尋求高性價比的消費者。”老鄧說。
江西白領小周每隔幾天就要去一趟家門口的零食折扣店,來一次大采購:“在這里我可以實現購物自由。原本單價15元的咖啡只要10元,原本單價8元的薯片只要4元。”
社交媒體上,也有博主發視頻“種草”零食折扣店:“又來‘進貨’了,簡直不要太劃算。好多零食單價都在5元以下,而且也不用擔心這么便宜會是雜牌,都是品牌零食,種類超多!”
中國城市報記者近日在甘肅省蘭州市的一家零食折扣店里看到,前來購物的消費者絡繹不絕。貨架上的商品琳瑯滿目,從休閑零食到飲料酒水,從進口商品到國產好物,商品售價均為原價格的1—8折不等。
折扣渠道走到“臺前”,與消費者性價比偏好不無關系。據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IQ發布的相關信息,當下消費者理性消費觀念延續,43%的中國受訪者表示將嚴格把控整體花費金額,37%表示將改變消費方式尋求最優價格或者更低價產品。
“人們更加注重性價比,低價的零食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消費者可以用較少的錢購買到更多種類的零食,過足嘴癮。”老鄧說。
在此背景下,迎合性價比需求的量販賽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據不完全統計,市面上已有好想來、零食很忙、趙一鳴零食、好特賣等幾十個零食折扣品牌,這些店鋪仿佛一夜之間遍布了大街小巷。
當各類零食折扣店鋪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市場競爭便愈發激烈。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各大品牌加速“跑馬圈地”。以好特賣為例,其在全國開設了超過800家店。另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零食很忙全國門店總數已突破5000家,所屬鳴鳴很忙集團全國門店更是突破1萬家。
在江西某縣城生活的劉先生表示,他所在的縣城已經開了10余家趙一鳴店鋪。
一方面,各大品牌通過擴店來搶占市場;另一方面,“價格戰”也愈演愈烈。“我家附近兩家零食很忙店鋪中間夾著開了一家好想來,不同品牌店鋪間便打上了價格戰。本來零食很忙是每月7日有8.8折的活動,結果現在變成了每周三、四商品打6.8折;好想來折扣力度更大,每周三、四6.1折。”湖南網友張先生說。
低價策略如何形成
零食折扣店這門生意能火起來,重點在折扣二字。
《中國零食硬折扣白皮書》顯示,下沉到社區的量販零食店,其商品價格較傳統零售店便宜20%—40%。招商證券統計顯示,零食量販店商品比商超價格低20%—75%,比便利店價格低44%—85%,比電商價格低7%—59%。
零食折扣店的商品為什么能如此便宜?這些貨品從何而來?
在西北地區某城市一家名為喜喜零食的店鋪內,工作人員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零食折扣店內常會銷售一些臨期商品,而臨期商品的來貨渠道主要有兩個——廠家和市場。
中國城市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零食折扣店的商業邏輯簡單來說,一方面,就是除去“中間商賺差價”,直接向上游工廠要產品,甚至要產能;另一方面,當門店越多、規模越大時,在與源頭工廠的談判中就越有議價籌碼。
一位快消行業從業者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在采購環節,店家通過與眾多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大量采購商品,從而獲得較低的進貨價格。同時,他們還會積極尋找一些廠家的尾貨、臨期商品等,以更低的成本購入,再以折扣價格出售給消費者。
另外,據財經博主“小Lin說”分析,大超市也是貨源渠道之一。原因在于大超市通常會采購新鮮日期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但當部分產品未能及時銷售完時,為了減少損失,其便會把臨期商品以低價轉賣給零食折扣店。
該博主還表示,相比于大超市,零食折扣店的商品類型相對較少。因此,在運營過程中,無論是庫存管理、陳列布置還是銷售跟蹤等方面,都相對容易,運營成本也就隨之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品牌零食折扣店給人明面上價格很便宜的感覺,但有網友“爆料”,實際在店內陳設方面存在一定“套路”:一進門最顯眼的位置往往擺放的都是大品牌的產品,比如可比克薯片,超市賣3元,這里賣2.6元。但消費者較難注意到的是,這里售賣的薯片總克重比超市低,換算下來甚至比超市賣的還要貴。
“再往店里走,就是各種散稱的小零食,大多是消費者沒聽說過的小牌子。這種零食賣得比超市要貴不少,但有了前面的思維誤導,消費者是感覺不出來的。而且這種零食品類繁多,你很難真正去記住某一樣品種進行價格比對。”上述網友說。
此外,還有經營過該生意的網友透露,加盟是零食折扣店商業模式中重要的獲利方式之一。品牌方通常會向加盟商收取一定的加盟費、管理費以及提供商品的差價等,從而實現利潤的獲取。而通過加盟,品牌方可以迅速擴大市場份額,提高品牌知名度。
品牌瞄向批發超市賽道
當眾人還在討論經營零食折扣店是否為一門好做的生意時,一些品牌悄然有了新動作。
9月底,零食有鳴宣布,全面進軍硬折扣全品類批發超市新業態,在國慶期間實現189家門店同時開業。這種模式在保留了傳統業務的同時,又拓展了凍品、百貨、日化等品類。隨著公告一同打出的還有“一件也是批發價”“樣樣都是批發價”等宣傳口號。
無獨有偶,此前零食量販品牌“愛零食”便宣稱將進軍便利店領域;零食優選旗下品牌惠真批發超市開始鋪貨;恰貨鋪子被傳推出批發超市……零食折扣品牌紛紛轉向,這讓不少人猜測,究竟是其主動擴張商業版圖,還是壓力之下被迫應戰?
對于進軍全品類批發超市這一舉動,零食有鳴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里給出解釋是:滿足消費者追求更好的生活,以及對自身能力迭代升級。
業內人士分析,量販零食行業的競爭已經過渡至紅海階段。低價從來都不是核心競爭力,量販零食品牌想要長遠發展,關鍵還是要修煉內功,構筑自己的“護城河”。盡管行業尚未達到終局,但量販零食品牌間的競爭依舊激烈。
《2023中國零食量販行業藍皮書》研判,2022—2027年,零食量販模式依然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但復合增長率預計會降到27.3%。
未來行業將呈現哪種趨勢?華創證券預測,2024—2025年,量販零食行業中各家的核心區域或出現一輪調整,此后穩態的區域寡頭千店模型形成;而終局大概率以區域企業為主,全國性品牌有一兩家。
零食很忙相關負責人表示,品牌明年發展的重心會放在數字化營銷上,比如在現有會員系統、門店抖音的基礎上,多嘗試些線上線下的整合營銷動作。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此前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互聯網電商可能是折扣零售中小企業的最終歸宿。面對當前市場的變局,大部分中小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其實會越來越弱,線下實體店的成本將會越來越高。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發展電商可能是唯一的思路。如果能有穩定的貨源,做小而美的電商可能是降低成本的最好辦法。通過電商直接連接貨源和消費者,從而降低單純的銷售成本,這對小企業而言無疑是最有效的。”江瀚說。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10月21日 第06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