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一家體育用品企業工人正在生產車間作業。
中新社記者 呂 明攝
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板浦鎮一家紡織企業內,工人在生產線上忙碌。
中新社發 耿玉和攝
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三季度經濟數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9497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
“總的來看,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9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出現積極變化,推動經濟向上向好的積極因素在累積增多。”在10月18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說。
新鮮出爐的經濟“成績單”如何?經濟走勢有何亮點?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應怎樣發力?中國城市報記者進行了相關梳理和采訪。
總體平穩
觀察經濟運行狀況,通常可用經濟增長、就業、通脹和國際收支四大宏觀指標組成坐標系。“穩”字,從這些領域數據上可見一斑。
——看增長,前三季度經濟增長4.8%,其中一季度增長5.3%,二季度增長4.7%,三季度增長4.6%。
“這些指標波動幅度并不大,而且是在預期目標附近。”盛來運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季度經濟增長雖然略低于二季度,但整體上保持了恢復性增長的基本態勢,持續回升向好仍是宏觀經濟發展的主色調。
——看就業,前三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上半年也是5.1%。其中,二季度是5.0%,三季度是5.2%。
“三季度比二季度高一點,主要是受7月份、8月份大學生畢業季的一些季節性的影響,但是總體上是穩定的。”盛來運說。
——看物價,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平均上漲0.3%,一季度是同比持平,二季度上漲0.3%,三季度上漲0.5%,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
“隨著經濟恢復發展,穩定經濟運行的政策持續落地,社會總需求持續上升,帶動整個價格溫和上升。”盛來運表示,如果經濟沒有持續恢復,價格不可能是溫和上漲的。
——看國際收支,前三季度出口增長6.2%,外匯儲備重新回到3.3萬億美元,今年外貿形勢總體好于預期。
穩中有進
如果說增長之量折射出經濟運行之“穩”,那么轉型之效、發展之質則更顯現出“進”的一面。
盛來運表示,現在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主要任務是要推動發展方式轉型,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各地前三季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個方面維度的發展都繼續取得新的成績。
看創新發展,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的投資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高3.3個百分點。
看協調發展,無論是產業結構還是需求結構,抑或是區域結構,都在繼續向協調發展的方向邁進。產業結構中,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增加值的比重在繼續提升。從需求結構來看,高技術產業投資占比在繼續提高。
看綠色發展,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這些“新三樣”為代表的綠色產業繼續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風電、核電、光伏發電等生產和消費都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看開放發展,各地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出口能夠保持6.2%的增長,且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增速要高于平均增速。
看共享發展,居民收入前三季度增速略高于GDP增速,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糧食安全、能源保供取得新的成效,今年糧食生產繼續取得新豐收。
“從上述幾個維度看,我國經濟在保持量的合理增長的前提下,經濟發展的結構在優化、質量在提升,高質量發展穩中有進的大趨勢沒有變。”盛來運指出。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看來,前三季度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總體穩定、穩中有進、進中有亮點的趨勢,主要體現在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出口動能韌性較強、經濟大省工業增速較快、“兩重”“兩新”政策持續顯效以及近期市場預期持續回暖等五個方面。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員魏琪嘉也認為,從當前公布的各類數據來看,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總體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從結構數據來看,宏觀經濟在保持穩健運行的同時,加快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進中向好
把脈中國經濟,既要看到短期波動之“形”,更要看到長期發展之“勢”。
在受訪專家看來,推動經濟企穩回升的有利條件在增加,實現5%左右預期目標的信心在增強。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指出,近段時間以來,貨幣、財政等政策逐步發力,股市和樓市有顯著改觀,這些積極因素有望在四季度發揮作用,激活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讓經濟數據有較大幅度提升。
“盡管外部環境復雜嚴峻,但我國經濟基本面依然穩健,市場廣闊、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等有利條件并未改變。”宋向清提到,四季度往往是訂單交付的高峰期,生產和消費均進入旺季。
在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看來,全面經濟增長盡管面臨壓力,但仍有很大機會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有不少積極因素為樂觀預測提供有力支撐。
“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實施將有效刺激投資與消費增長;多部門先后連續出臺刺激房地產市場復蘇的政策,市場出現明顯回暖跡象;年初各地穩增長舉措有望在年底形成實物產量;居民收入與就業的改善將對四季度消費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劉興國舉例說。
值得一提的是,從9月份的主要指標數據來看,經濟運行出現積極的變化。
從生產來看,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比8月份加快0.9個百分點。這是在工業增速下滑4個月以后的首次止跌回升。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5.1%,比8月份提升0.5個百分點。
從需求來看,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2%,比8月份提升1.1個百分點。1至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同1至8月份持平。這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連續多個月下滑以后首次止跌回穩。
從市場預期來看,多數指標邊際改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9月份是49.8%,比8月份提升0.7個百分點。其中,生產指數是51.2%,提升1.4個百分點。
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下一階段如何發力?
宋向清建議,繼續強化宏觀經濟政策激勵,科學有序地推進有效的政策調控,多措并舉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力保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總體平穩運行,力求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鄉村振興業三業同步推進,穩步提升,力爭通過強化創新驅動,在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和國際化領域獲得較大突破。
盤和林認為,當前政策發力往往集中在加杠桿、轉移杠桿等方式上,如降低購房首付和降低購房利率等,未來政策面還需要更多提振居民收入的措施,提高居民的工資經營收入,這是實現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
劉興國建議,繼續推出降本增效新舉措,全力落實已出臺減稅降費舉措,推動企業利潤增速回升;有效落實以舊換新政策,并擴大以舊換新覆蓋范圍,以更大力度刺激內需增長;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振民營企業家投資發展信心,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穩增長重要作用。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10月21日 第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