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電(文納)為進一步推動電影電視“三大體系”建設,做好影視評論工作,中國藝術研究院于近日舉辦了第五屆電影電視評論周。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周慶富在致辭中表示,十年來,中國影視界在創作層面上賡續傳統、努力創新,在藝術美學探索和中國精神表達方面不斷創造新的高度,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藝術成就;在產業層面上,借助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的發展,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產業格局;在理論評論層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努力構建中國特色影視“三大體系”。中國影視在美學、產業、技術、理論評論等整體生態的優化,極大地增強了其在世界電影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分享了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的階段性成果。調查顯示,2015年至2016年觀眾年度滿意度均值為81.1分,2021年到2024年8月份觀眾年度滿意度均值為85.1分,上漲了4分。她表示,電影評論工作水平的提高乃至中國電影評價體系的建設作用,對觀眾滿意度的顯著提高、優質影片占比不斷增長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隨后舉行的“鍛造精神支柱譜就璀璨光影——文藝工作座談會十周年電影發展論壇”上,來自業界、學界的領導、專家、企業家和藝術家,就10年來中國電影藝術和產業的重大變革、面臨的新挑戰和采取的對策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中國電影產業研究院院長侯光明分析了網絡電影近年來在題材、類型和技術等方面的拓展與進步。他認為,網絡電影的發展不僅驅動全行業科技創新,開拓了新的內容題材與審美風格,還創新了商業模式與標準化發展,已經成為影視新銳力量的孵化器和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新引擎。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博納影業董事長兼總經理于冬結合《長津湖》《蛟龍行動》等影片的創作進行了闡述,他表示,如今科技發展的創新成果不斷滲透到影視產業發展中,帶動了影視策劃、拍攝、生產、傳播、迭代升級,不斷拓展著影視藝術的內容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