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些健康偽知識在口口相傳下,成了不少人迷信的“養生格言”。北京地壇醫院各學科專家就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健康知識誤區進行科普,快來看看您有沒有被“套路”!
◎吃生魚膽能治病?
肝病科收治過因食生魚膽中毒導致肝腎損傷的病例,這些患者都是因為聽信“吃生魚膽可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偏方。其實魚的膽汁中的鯉醇硫酸酯鈉、組胺、氫氰酸、膽酸等均會對人體組織造成損傷。所以生吃魚膽不僅不能治療疾病,還會引起中毒導致多臟器功能損傷甚至死亡。
◎膽結石患者需要吃素?
大量進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類食物容易誘發膽結石和膽囊炎,因此有的膽結石患者認為要長期吃素,這是錯誤的觀念。
若長期吃素,會使人體脂溶性維生素缺乏。還會造成動物蛋白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嚴重時可導致低蛋白血癥,出血下肢水腫,甚至心悸、乏力、消瘦、貧血等。此外脂肪可以促進膽汁的分泌,但若長期吃素,容易造成膽汁分泌、排泄減少,導致膽汁在膽囊中存留、濃縮、淤積,濃縮的膽汁又反復刺激膽囊壁,反而可能導致膽囊結石生成或加重膽囊結石進展。
所以最重要的是飲食均衡,而對于膽囊結石患者的飲食應以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為主。
◎憋氣30秒能測試肺健康?
能否憋氣30秒和肺部健康沒有必然聯系。肺部是否健康取決于多種因素,已經很少有醫生單憑屏氣或爬樓判斷一個人肺部的健康程度。肺臟由很多肺泡組成,其檢查主要包括肺部與胸擴的形態、肺功能和肺血管,肺部健康程度一般需要進行肺功能檢查。
當存在呼吸道癥狀或其他不適時,應根據情況進行相應檢查,而不能輕信憋氣30秒就能檢查肺部疾病這樣的謠傳。
◎吃素更有利于控制血脂?
單純吃素,可能會導致某些B族維生素攝入不足,而B族維生素與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代謝密切相關。B族維生素主要存在于奶、蛋、動物肝臟和魚中。因此只攝入素食,可能會患上B族維生素缺乏癥,而造成脂肪代謝紊亂,這可能也是血脂異常的因素之一。
所以如果患了高血脂,以“少葷多素”為原則,而不是完全吃素,這樣才能達到科學降血脂和平衡膳食的目的。
◎白頭發拔一根長十根?
“白發越拔越多”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一個人的毛囊數量在其出生時就確定了,拔頭發不會使毛囊和發量增多,同樣也不會使白發增加。既然如此,那可以放心去拔白發了嗎?當然不是。
醫生不提倡頻繁拔白發,尤其是白發比較多的情況下,因為此舉不能減少白發的出現,還會破壞毛囊,甚至引發毛囊炎。反復發作的毛囊炎可能導致毛囊再也無法長出新發,從而導致“禿”。
◎肺結節一定會變肺癌?
事實上,絕大多數肺結節特別是小結節、微結節都是良性的,不會發展為肺癌。大多數肺結節患者沒有任何癥狀,均為在體檢中偶然發現。國外一項關于肺癌篩查的研究顯示,在12029名因體檢發現肺結節的患者中,結節為惡性的僅有144人,約占1.2%。從國內門診情況來看,大多數患者的肺結節也被確診為良性。
因此,大家發現肺結節不用過于焦慮,請專業的胸外科醫生評估、診斷是最有效、妥當的應對方式。
◎秋冬輸液能防腦血管病?
有的老年人習慣在秋冬季節輸活血化瘀的藥物,以預防腦血管病,其實這都是誤區。輸液對于腦血管病的預防不但沒有作用,還會因為通過血液內給藥,直接在血液里作用,具有潛在的輸液反應。
正確的腦血管病預防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定期監測血壓、血脂、血糖變化,注意保暖,合理膳食,戒煙限酒,多喝水、保證液體的平衡等來減少腦血管病的發生。
◎骨折后多喝大骨頭湯助恢復?
喝大骨頭湯能對恢復、治療骨質疏松或者骨折有好處?這個觀點其實是生活中的誤區。大骨頭湯主要的內含物就是脂肪,而脂肪并不能直接幫助我們治療骨質疏松和骨折,對恢復、治療骨質疏松或者骨折的積極作用較小。在營養方面,對于老年人等體質較弱的人群,可以通過多喝牛奶,定期攝入維生素D和鈣片等方式,幫助提高體內鈣含量,促進機體健康。
◎腎病患者應吃低鈉鹽?
病患者應該減少鈉的攝入量,所以食用低鈉鹽更好,這話聽著對,但實際上不對!“低鈉鹽”之所以含鈉低,是因為摻入了30%的鉀。雖然攝入鈉的含量低了,但是鉀含量卻高了,這樣容易導致出現高鉀血癥。所以腎病患者雖然要少攝入些鈉,但最好還是從飲食中減少鹽的攝入量為好。
◎全麻會影響智力?
“全麻會影響智力!”這可是一個傳統而經典的誤區,也是麻醉科醫生被經常問到的問題。其實,目前尚未有科學依據證明全麻會對智力有影響。麻醉藥物和其他藥物一樣,都會有一個代謝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全麻藥物會通過各種途徑完全排出體外,不會造成體內殘留。
隨著醫學的發展,如今全麻逐漸趨向于使用作用短暫、效果可靠、不良反應輕的麻醉藥物,術后這些藥物會被機體快速清除。
文/王燕(北京地壇醫院)
據人民網(來源:北京青年報)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