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消費綜合報道】隨著“雙十一”購物節的臨近,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推出補貼政策,銷售名優白酒。然而,這一現象背后卻隱藏著低價白酒市場的亂象,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近日,劍南春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致劍南春消費者的告知書》,指出電商平臺銷售的低價劍南春白酒疑似回收拼湊銷售,來源不明,涉嫌假冒偽劣。經調查,相關平臺店鋪提供的劍南春授權書系偽造。這一事件將電商平臺低價白酒銷售亂象推向風口浪尖。
記者了解到,劍南春的52度500ml水晶劍南春在線下酒水專賣店的價格為430元/瓶至450元/瓶,而電商平臺在補貼后的售價僅為376元,領券后甚至可降至356元。如此低廉的價格讓消費者對白酒的真偽產生質疑。
事實上,劍南春并非個案。茅臺、五糧液、汾酒等知名酒企也紛紛對電商補貼的低價白酒亂象主動出擊,以維護品牌形象和消費者利益。今年3月,五糧液發表聲明,稱多名消費者從某電商平臺購買的五糧液為假冒產品。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低價購買優質商品對消費者本是好事,但若缺乏保障,長期來看,將對消費者權益造成更大傷害。
酒水行業專家肖竹青指出,電商渠道價格對傳統渠道價格影響巨大,電商平臺低價銷售名優白酒,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同時,電商平臺低價正品白酒來源復雜,部分渠道代理商為降低庫存壓力,低價拋貨套現。
為解決這一問題,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會長彭洪建議,酒企應區分線上線下產品,實行差異化銷售。同時,電商平臺應提高酒水商家入駐門檻,加大對不良商家的處罰力度,以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