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們迎來了霜降節氣,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標志著氣溫逐漸降低,晝夜溫差加大。此時的飲食調理應注重滋陰潤燥、增強體質,以幫助身體適應寒涼的氣候變化。正如《黃帝內經》所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霜降時節正是滋陰保養、增強免疫力的關鍵時期。今天就從傳統飲食觀點來談談霜降節氣的飲食建議:
適量吃溫熱食物
隨著氣溫下降,食用溫性、熱性的食物有助于保暖,并促進血液循環。《黃帝內經》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到:“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即寒冷季節應以溫熱食物調養身體。羊肉、牛肉、雞肉、生姜、蔥、蒜等食物屬于溫熱性食物,適量選用能夠驅寒保暖,增強體質。
滋陰潤燥
霜降時節空氣干燥,容易引發皮膚干燥、口干等不適。可以適量食用具有滋陰潤燥作用的食材,如銀耳、雪梨、百合、蓮藕、山藥、胡蘿卜、鴨肉和枸杞等,既能補充水分,又可緩解燥熱。《本草綱目》中記載,百合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效,銀耳則“益氣清腸,滋陰潤肺”,是霜降時節的降燥佳品。
適當進補
秋季是補益身體的好時機,霜降之后可以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適當補充一些溫補類食材,如當歸、黨參、黃芪等,以增強身體正氣,提高免疫力,預防寒冬疾病。《黃帝內經》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通過合理進補,提升正氣,增強抵御外界寒邪的能力。
多食應季蔬果
霜降前后正是秋季蔬果的豐收季節,此時,柿子、蘋果、梨、橘子、柚子、橙子、石榴、山楂等水果次第上市,南瓜、紅薯、芋頭、蘿卜等蔬菜都是此時的應季食材。《黃帝內經》提到“食歲谷,順四時”,意為順應時節的變化選擇食材,有助于調理身體平衡。這些蔬果不僅營養豐富,還能幫助身體順應季節變化,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
調理脾胃
霜降時節天氣漸涼,脾胃功能容易受到影響。應選擇溫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食物對脾胃的傷害。可用小米、糯米、紅棗、山藥等食材替代主食,也可煮成稠粥,這些都是調理脾胃的良好選擇。《醫宗金鑒》提到:“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調養好脾胃,才能確保身體吸收營養,增強抵抗力。
適量食用堅果
核桃、杏仁、栗子、花生、松子等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既能提供能量,緩解秋冬干燥,又能增強體質,補充必要的營養素。《神農本草經》記載,栗子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作用,而核桃則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的功效,適合在此時節適量食用。
總而言之,霜降時節的飲食應以溫補潤燥為主,結合個人體質選擇合適的食材,順應自然節氣。《黃帝內經》曰:“順四時而適寒暑。”通過飲食調理,不僅能維持健康,還為即將到來的寒冬儲備營養,打下健康的身體基礎。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