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11月2日發布公告稱,對假藥、回流藥的發現、查處能力有了重大突破。公告顯示,通過對各地上傳的藥品追溯碼開展分析,發現11個省份46家醫藥機構疑似存在復方阿膠漿的藥品串換、回流藥、假藥等線索情況,要求相關醫保部門進行核查,11月20日前向國家醫保局上報核查結果。這是國家醫保局自今年4月開展醫保藥品耗材追溯碼信息采集試點工作以來,第一次面向社會公開核查涉嫌藥品重大違法行為線索。(11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
藥品追溯碼“小試牛刀”,就發現重大違法線索,其威力的確不容小視。通過掃碼閱讀追溯碼信息,可以知道藥品耗材從哪里生產、銷售到哪里、是否經過藥販子插手、有沒有逆向回流等,從而實現藥品耗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假如藥品追溯碼成為監管的常用工具,生產銷售假藥、倒賣“回流藥”、串換耗材等違法行為,恐怕就會無所遁形。
藥品追溯碼還可與傳統監管手段形成相互補充和促進,進而讓監管更加精準快速。當下,對于藥品的日常監管,面臨線索缺乏和監管范圍太廣等問題,飛行檢查雖然提升了檢查的突然性,但針對性有所欠缺。通過追溯碼發現藥品耗材異常流動線索,再通過其他監管手段核實線索,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藥品耗材監管進入“碼時代”,既是技術上的突破,也將帶來不同監管方式的融合與更新。
藥品追溯碼屬于技術工具,而技術往往難以做到一步到位,仍存提升空間,也勢必面臨標準不統一等問題。為此,相關部門做了不少努力。比如2022年6月,國家藥監局發布《藥品追溯碼標識規范》《藥品追溯消費者查詢結果顯示規范》國家標準。2024年9月,國家醫保局發布公告稱,將全面建立追溯碼、醫保編碼和商品碼的三碼合一映射庫。統一標識和查詢方式,將多碼合并歸一,藥品追溯碼面臨的主要“絆腳石”才得以搬開。
以發展的眼光看,全國已有超過60%的定點醫療機構和超過99%的定點零售藥店啟動了追溯碼的采集工作,但離100%全覆蓋還有一定距離,并且,啟動是一回事,實際采集了多少追溯碼是另一回事。目前已歸集藥品耗材追溯碼數據31.27億條,這個數據看似不小,但藥品耗材數量十分龐大,且新增和消耗是一個動態過程,藥品耗材追溯碼需要持續采集,工作量大,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何降低定點醫藥機構和藥企掃碼的工作強度,也是一道待解難題。
醫保基金是患者的“看病錢”“救命錢”,分分厘厘都不應被消費;藥品和耗材的真假則直接關系到健康與生命安全,更加馬虎不得。藥品追溯碼的運用效果值得期待,但強化藥品耗材監管永遠在路上,唯有全面普及藥品追溯碼,通過掃碼掌握藥品耗材生產銷售信息成為必不可少的秩序,藥品追溯碼首次“亮劍”的成效才能變成日常成效,其巨大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