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山紅葉美不勝收 棲霞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 供圖
□本報記者 邰子君
漫步南京棲霞山賞紅楓盡染,走進鹽城黃海濕地看“紅色地毯”,來到泰州興化千垛景區品蟹賞菊……金秋時節,江蘇大地秋意正濃。近期,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出了13條秋季特色旅游線路,邀各地游客開啟賞秋模式。全省多景區也紛紛上新,將秋日風光與美食、文創、旅拍等各種元素深度融合,吸引游客盡賞秋趣美景的同時,也帶動了秋冬季旅游市場持續火熱。
秋景上新 應接不暇
條子泥景區色彩斑斕的萬畝鹽蒿進入最佳觀賞期,野生麋鹿在這里肆意奔跑;黃海森林生態旅游度假區的萬畝水杉林漸呈鐵紅色,層林盡染,鳥兒啁啾;丹頂鶴濕地生態旅游區內,丹頂鶴優雅起舞……隨著“濕地紅了”鹽城秋季文化旅游季的啟動,鹽城多家景區都迎來了一年當中的最美季節,尤其是世界自然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范圍內,“步步入畫、處處是景”的秋色讓人流連忘返。
丹頂鶴濕地生態旅游區是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冷空氣入境,大批候鳥飛抵這里。旅游區火紅的鹽蒿灘上,丹頂鶴、灰鶴、東方白鸛等各類候鳥或引吭高歌,或悠然覓食,給這份秋景帶來勃勃生機。游客穿過一片茂密的蘆葦蕩,幾只靈動潔白的身影躍入眾人視線,而這正是如今的“國際網紅”丹頂鶴——“加利福尼亞”。
丹頂鶴濕地生態旅游區總經理陳茜介紹,進入秋季,旅游區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觀鳥、攝影、研學等各類游客絡繹不絕。作為向全世界展示鹽城濕地保護、珍禽保護的窗口,也是鹽城的一張旅游名片,丹頂鶴濕地生態旅游區依托這份大自然的饋贈,開發了體驗多樣的旅游產品。“比如以去年10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到訪旅游區的經歷,專門開設了‘加利福尼亞’旅游專線,把參觀線路漸漸拓展,并融入更多體驗項目,這些產品都廣受游客好評。”
走進秋日的南京玄武湖景區,主要景點和道路沿線布置了球菊、懸崖菊以及各類造型藝菊百余盆,顏色各異的氣氛菊花1萬余盆,以及松鼠、長頸鹿、錦鯉等造型的藝菊,將玄武湖的秋天裝點得色彩斑斕。而在景區梁洲精品菊花展現場,400個品種、千余盆精品菊花更是讓游客應接不暇。
玄武湖公園管理處辦公室主任戎飛霞介紹,一年一度的玄武湖菊花會已于10月25日開幕,而除了菊花之外,景區內醉蝶花、秋葵、百日草等各色秋花已爭奇斗艷,月季園旁的網紅“三色樹”也已逐漸顯色,到11月下旬,梁洲銀杏大道也將呈現滿目金黃的景致,為游客帶來秋冬季盛宴。
賞楓也是秋季出游的主角之一。10月18日,由南京市棲霞山旅游度假區主辦的第二十四屆紅楓藝術季拉開帷幕。棲霞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辦公室副主任蔡暉介紹,每年秋冬季旅游旺季(10月至12月),景區接待游客占全年接待量的近三分之二,為了進一步提升游客賞楓體驗,景區推出了大型沉浸式劇本游、《哪吒傳奇》戲劇巡游、泡山行動、棲霞山下·青年音樂會等一系列活動,并將一直持續到12月18日,其中部分活動更將延續至12月31日。
玩法創新 體驗韻味
縱使秋日風光無限好,但傳統意義上“視覺盛宴式”的賞秋已不再能滿足游客對秋天的期待,秋季旅游正向更注重品質和體驗的出游方式轉變。江蘇各地景區也將美食、旅拍、文創、劇本殺等各類元素與賞秋融合,解鎖更多的秋天新玩法。
今年的南京棲霞紅楓藝術季就創新推出了大型沉浸式劇本游。游客化身劇本人物,穿梭在整座棲霞山間,在與NPC互動的過程中撥開層層迷霧,找到關鍵線索人物,通過關卡挑戰,探尋故事真相。
蔡暉介紹:“通過劇本游這樣的活動,我們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棲霞山、了解棲霞山。我們還在紅楓藝術季開啟前走進高校推介,吸引了眾多大學生游客的關注。”
除了大型沉浸式劇本游,棲霞山還在今秋推出了一系列“泡山行動”活動,采楓音樂會、養生市集、“綠美江蘇 生態旅游”山間徒步攝影、百YOUNG非遺體驗等十大主題周活動,以及“把棲霞山帶回家”紅楓小盆景等文創,充分利用棲霞山特色旅游資源和豐富的產業資源,將熱門商鋪、賞楓動線“有機”串聯,打造消費新場景,為游客帶來秋冬季“無限回訪”棲霞山的理由。
“針對秋冬季旅游高峰,10月18日到12月18日,每周末,我們都會在南京仙林中心站提供免費接駁車服務。而在停車方面,景區在現有的3個停車場基礎上,增加了7個臨時停車場,可提供小車停車位約4000個,大客車停車位100個,基本可以保證高峰期的游客停車。”蔡暉說,景區周邊區域沿途也增設了一些提示景區停車信息的二維碼,游客掃碼即可了解最近停車場的位置以及剩余車位,每個停車場都增加了導向牌及自助繳費系統,并配備義務引導員,方便了游客。
在玄武湖景區,配合菊花展的舉辦,景區設置了一臺莫奈AI寫真館設備,游客在設備前掃碼留下一張照片,即可獲得一張充滿藝術氣息的莫奈風格個人肖像畫作。現場還有精美的文創產品,包括菊花主題文創如書簽、臺歷、鉛筆、菊花酥等。“這個季節的玄武湖真是太好看了,不僅景色好,賞秋的角度也很多。”安徽游客聶女士說。
戎飛霞告訴記者,接下來,玄武湖景區還將推出以“在玄武湖撿個秋”為主題的手工體驗活動,讓游客將玄武湖的秋天變成自己的作品帶回家。同時秋季研學、秋季文創等產品也陸續上新,特別是“后湖飛鶩”系列產品也隨著秋韻回歸,以玄武湖越冬候鳥為元素的毛絨玩偶、書本型抱枕、飾品和毛毯等日用品既美觀又實用,受到游客喜愛。
修煉內功 持續熱度
進入秋季,江蘇部分景區迎來旅游旺季,但也有景區進入傳統意義上的淡季。如何讓“淡季不淡”?連云港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近日發布通告,根據全市景區運營實際,花果山、連島、海上云臺山等全市所有國有售票A級旅游景區,12月至次年2月將實行淡季免首道門票政策。
“一般來說,我們景區的淡季為10月28日至來年4月27日。”連云港連島景區市場部經理趙湘君告訴記者,作為濱海景區,進入淡季后,連島景區依然有一些趕海、看日出的特色活動,景區蘇馬灣至大沙灣之間的網紅棧道,到了秋冬季也是別有一番韻味。
除了體驗產品的更新,連島景區還在線上推出“景區+住宿”的優惠套票,在線下與旅行社、研學機構展開緊密合作,不斷引流。趙湘君說,很多中老年人即便夏天來海邊也不會下海,所以他們會選擇錯峰出行,秋冬季看海,出行方式則以跟團游為主。以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為例,連島景區接待旅行社團隊游客就達到近3萬人次。
“淡季也是景區修煉內功的時候。對游客反映的一些交通、服務問題進行改善、提升。另外,如何推出更多年輕游客喜愛的文創產品,我們也會趁著這個時候不斷‘頭腦風暴’、集思廣益。”趙湘君說。
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副教授張寧認為,秋冬季是江蘇不少景區的旅游旺季,需要進一步滿足游客期待,聚焦要素升級、堅持內容為王、把握體驗至上,力爭在“最美時節”提供最好服務。比如,放大季節特色,適時推出攝影、生態、戶外等定制旅游產品;優化內部景交線路和工具,滿足景區高峰期運量;發揚“不時不食,順時而食”的養生理念,開發秋冬季養生餐飲系列產品;做好與季節適配的場景搭建,豐富游客娛樂體驗活動;有機融合文化內涵,加大主題文創研發,為游客提供具有“季節記憶”的文創產品等。
而即將進入旅游淡季的景區也不可“躺平”。張寧建議,景區需暢通引流渠道,優化景區線上預訂和營銷渠道,充分利用好官網、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做好上新活動和優惠信息的立體宣傳;同時要實施精準營銷,充分了解游客行為和偏好,找出潛在客戶,通過個性化營銷計劃、投放定制化廣告等提高營銷效率。此外,更要加強與旅行社和相關企業合作,加大優惠政策力度,并針對本地市場,如社區、學校、企業等推出專享活動,吸引周邊游客,力爭做到“淡季不淡”。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