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近日發布第三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計劃,面向社會公開推出活化利用的文物建筑,其中包括磚塔胡同關帝廟、真武廟、永泉庵、婺源會館、秦良玉屯兵處、西單飯店舊址、聚順合棧南貨老店舊址共7處。
此次發布的文物建筑均位于歷史文化街區或者重點商圈內,周邊文商旅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其中,真武廟、永泉庵與德勝橋組成的“一橋兩廟”是德勝門內大街上的地標性歷史文化景觀;關帝廟坐落于具有700多年歷史、被稱為“北京最古老的胡同”的磚塔胡同內,建于清代,格局保存完整;秦良玉屯兵處是為了紀念明末著名四川籍女將領秦良玉,將其駐軍處命名為“四川營”,并在此建造“石芝庵”以作祭祀之用。
在第三批項目中,西城區持續拓展文物活化利用新路徑。如秦良玉屯兵處,從修繕階段就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鼓勵社會力量出資,按文物部門批復的方案進行修繕。
早在2020年1月,西城區就發布了首批6處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計劃,如此大批次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招標項目,在北京亦是首次。從“閉門保文物”向“開門用文物”轉變,西城區通過公開透明的方式,廣集社會各方智慧,共同探索文物利用新路徑。
對于騰退后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西城區堅持“系統謀劃、整體布局”的原則,依據文物歷史價值和區域特色,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片區。“如大柵欄地區打造商業文化片區;廣內地區及周邊打造宣南文化與會館文化片區;什剎海地區打造大運河文化片區等。”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靳真介紹。
“前兩批活化利用的文物建筑中已開放3處,包括新市區泰安里、歙縣會館、錢業同業公會(北京古玉文化館)。即將開放的1處為梨園公會,將建成京劇藝術交流傳播中心。”靳真表示,未來西城區將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統籌謀劃好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工作,在高水平活化利用上下功夫,深入挖掘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保護傳承好歷史文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