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3萬元定制硅膠面具,破解人臉識別系統”的消息熱度不低,因為一段時間以來,多地發生不法分子頭戴硅膠人臉面具行竊等事件,增加了破案難度;更有商家公開銷售仿真硅膠人臉面具,還承諾高仿真產品能騙過人臉識別系統。
硅膠人臉面具是什么?真能“騙”過人臉識別系統嗎?
大多數應用足以識別硅膠面具
記者調查發現,硅膠面具已經不是稀奇產品,在電商平臺有各種價位的選擇,從二三十元到數千元不等。在專業市場,數萬元的定制產品也不稀奇。不同價格面具的精細程度相差甚遠。
其中,二三十元及數十元的面具精細度很低,有的說是“硅膠”,實際是硬紙片。至于這些產品的主要用途,有商家承認,“主要是用來烘托氣氛,比如在聚會、年會上搞怪等。”
數千元乃至數萬元的硅膠面具往往出現在演出道具、實驗用品等專業市場。一家高精度硅膠面具生產企業推廣員尹生(化名)說,這些產品使用3D打印技術,呈現效果更真實,與佩戴者的臉部更貼合。他說,企業的產品主要用在人臉識別的生物特征攻防測試中,“我們根據開發者需求,在制作模型時能突出不同的特征,成品中有完整的人臉,也有不同膚色的皮膚、不同特征的五官等,用來檢測正在開發的人臉識別系統能否發現問題?!?/p>
但尹生表示,就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大多數人臉識別應用足以識別各種硅膠面具,部分商家所承諾的“硅膠面具騙過人臉識別系統”屬于夸大其詞。
螞蟻數科AI科技技術總監、天璣實驗室主任李哲也認為,雖然一些高質量的硅膠面具在外觀上能夠達到與真人相似度極高的水平,但人臉識別系統通常包含活體檢測技術,能夠通過分析人臉的動態特征和材質細微特征來區分真實人臉和偽造物,“例如,通過眨眼、張嘴等動作來驗證活體,或者通過分析材質的表面反光來辨別。因此,就算硅膠面具在可見光的成像下,與真人皮膚差異高度相似,但是疊加動態和生物特征的檢測,仍舊很難騙過當下的人臉識別系統。”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公眾對人臉識別、硅膠面具的關注度有所增加,部分自媒體、主播發現了其中的“流量密碼”,將“硅膠面具以假亂真”作為短視頻的主要情節,或是博眼球或是兜售產品。記者查看這些視頻發現,絕大多數拍攝者都使用了人像美化、動態修圖等軟件特效,才讓那些硅膠面具看起來“很真”。如果在自然環境中,佩戴這些面具很容易被識破。所以,公眾不要被視頻效果所迷惑。
已有人臉信息被用在詐騙等場景中
與其擔心硅膠面具能否騙過人臉識別系統,更要擔心的是人臉信息遭到泄露、濫用,以及虛假宣傳人臉識別技術的產品或服務。
記者注意到,提供定制硅膠面具的商家大多要求定制者提供照片、視頻,高端產品更是邀請定制者親臨生產現場,進行面部數據采集。商家獲得定制者的面部數據后,通過3D建模、3D打印、上色修飾等,完成面具制作。在這個過程中,硅膠面具越精致,商家采集的人臉信息越多。對部分專業生產硅膠面具的企業來說,更是建立了基于真實人臉信息的數據庫。
將自己的臉部信息提供給他人本身就存在風險,如果相關企業不妥善保管或處理這些信息,很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雖然用它們制作的硅膠面具不能騙過人臉識別系統,但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制作數字人、拍攝視頻作品等,用在詐騙等場景中。此前,已經有多地發生了類似案件。
然而,部分硅膠面具生產企業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或能力存在短板。例如,尹生公司的官網上就有不少合作案例和企業實力展示內容,其中包括大量真人照片,沒有注明是否得到本人授權。對此,尹生只是含糊地解釋“是我們數據庫里的信息”,讓人對它們的合法性產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