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分會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全國乘用車均價從2024年上半年的18.6萬元/輛,下降到10月的16.8萬/輛,這主要受到國家報廢更新和以舊換新政策補貼的促進,在“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中,各價段市場全面走強,其中入門級純電動占比提升,價格較高的混合動力和增程式的占比下降,同時原有的燃油車也出現平均銷售價格下降的情況。
從銷量上看,今年10月的車型動力細分市場走勢發生了較大變化。因為以舊換新政策的加持,換購人群成為消費者中的主力,A級狹義插混表現突出,出現環比保增長的局面,而經濟型電動車也是強勢增長。
而去年新能源車的核心市場是家庭第二輛車,所對應的是高端純電和增程式電動車,這部分需求今年明顯放緩。
其實,近年來車市價格一直處于持續上升的態勢,2019年乘用車總體零售均價是15.1萬元,今年上半年均價達到峰值18.6萬元。下半年開始下降,9月下降至17.4萬元,10月進一步下降至16.8萬元。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年初消費較弱的時候對低端沖擊更大,高端市場占比高,而隨著補貼政策的加強,消費熱情被激活,低端市場占比提高,均價下降。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30萬元以上車型的各類段占比開始轉降,而此前一直是持續上升的態勢。其中,30至40萬元車型零售占比2023年是10%,2024年企穩,10月下降到7.9%。40萬元以上車型國內零售占比由去年的5%降至3%,自主高端化突破體現乘用車新能源增長帶來高端化發展趨勢明顯,但傳統豪華車下降的趨勢較嚴峻。
10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已經提升至52.8%,滲透率最高的是小微型車。10月的微型車滲透率100%,A0級小型車達到75%,A級的新能源提升較快。
在電動化的浪潮之下,新能源車在重構之前由燃油車主導的價格體系,看似“價格戰”沒有把均價打下來,其實是消費者可以用之前同樣的價格買到配置更高的車型。
此外,報告還提到,中國私車普及仍處于千人乘用車保有量200輛的世界中低位水平遠低于歐美和日韓,甚至不及巴西、墨西哥、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經濟比我們落后的國家,未來促消費的發展空間仍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