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樂樂是新文人畫的代表,作品清麗脫俗,畫中人物生動的動態、表情、夸張的比例、飄動的衣帶都非常能打動人,給予觀眾一種真實感和趣味性。當她筆下的人物出現在千年前的緙絲作品中,是怎樣的意趣和觀感?昨日起在愛濤藝術中心展出的《秋庭雅集:徐樂樂精品展——緙絲》呈現了清雅絕倫的藝術境地。
由蘇州絲綢博物館御鳳絲綢藝術工作室林玲團隊復刻的《蓮塘乳鴨圖》在現場驚艷亮相。緙絲畫《蓮塘乳鴨圖》是宋代緙絲名家朱克柔創作的唯一一件巨幅緙絲作品,畫面中的水禽、山石、花卉均為實景寫生,等比例緙織。作為存世罕見的,長107厘米、寬108厘米的緙絲大畫,作者強調了畫面“祥和悠游”的情節性。其中描繪的是一派初夏之分, 荷塘中郁郁蔥蔥的景象,各種植物和動物均成雙成對,構圖繁而不亂,畫面布局合理,層次分明,色彩清雅而明媚。
林玲告訴記者,在緙絲技法的不同流派中,朱克柔以緙絲技法來摹畫水墨筆意,暈色效果自然天成,精工細作,后世贊其名為“朱緙”。其巔峰之作《蓮塘乳鴨圖》不僅具有里程碑意義,更是引領后繼者攀登藝術之峰的旗幟。
現場,展覽執行、徐樂樂女兒盛月引領記者一幅幅觀賞作品:高士、仕女、兒童等徐樂樂筆下的人物一一出現在《蓮塘乳鴨圖》的局部場景中。詼諧幽默,略帶幾分孤冷的人物形象,在緙絲織物肌理的表現下,闡釋著宋畫帶來的富貴和清雅之美,古今交匯的線條在畫面上獲得和諧感和時代性。
朱克柔作品中絲縷感的山石,摒棄傳統山石的皴法,轉而結合了絲織物的趣味和特征;而徐樂樂畫中的人物,繼承了陳老蓮一派的“凝神聚力,細圓而利索之筆勢”,又有自身“幽默風趣,細節刻畫入微”的筆墨表現。同為女性藝術家的朱克柔和徐樂樂,敏感而細膩,同地域的生活背景,使相距千年的思想得以在畫稿上碰撞和交匯。原作中以乳鴨為中心的畫面動感,在人物出現后沒有被破壞,反而被童子、仕女、老者、書生等帶出了時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