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斷更1217天,曾經的頂流網紅李子柒宣布正式回歸,這被網友稱為“柒妃回宮”。目前更新三條視頻,多個平臺點贊量均突破百萬人次。在抖音平臺,李子柒一日漲粉350萬,兩條首發視頻漆器及森林衣帽間均單條播放突破1億人次,在微博平臺,首支作品發布不到6小時,播放量也突破1億人次。停更三年,依舊能夠攪動流量,李子柒憑什么?
此前,李子柒因與其背后公司微念的糾紛而停更,主要爭議圍繞其主要營收來源“李子柒品牌”的收益分成,如今李子柒拿回公司控制權歸來,展開的國風創作更為純粹。在新更新的視頻里,雞鳴而起,日暮方息,李子柒一如既往地展示了田園牧歌式的美好生活。精致的畫面、細膩的敘事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依舊是李子柒脫穎而出的底氣。這樣的精品視頻依舊是稀缺資源,其實各平臺上也有同類視頻成為爆款,內容就是在大自然的背景中展示一項非遺的復雜制作過程,許多網友會耐心看完,并驚嘆大自然的神奇饋贈沉淀出的工匠精神。
可見精心打造的傳統文化視頻對網友的吸引力,李子柒視頻圍繞田園生活、傳統技藝以及生態美學展開,崇尚的慢生活方式與現代社會快速節奏形成鮮明對比。對自然的歸屬感和對傳統手藝的追求,這恰恰是當代社會普遍缺失的精神食糧。她打造的那片逃離喧囂、回歸寧靜的世外桃源,撫慰了許多人的心緒。李子柒的視頻被認為含有被全球網友廣泛認同的情感需求和價值理念,她不僅僅是在展示一種生活方式,更是在傳遞一種文化自信。
如果說有什么變化,那就是李子柒視頻中蘊含的非遺傳承與創新元素很快被網友捕捉到。其中,聚焦“漆器”展示了成都漆藝的精細與雅致;親手打造的柒式風格“森林衣帽間”,以創意生活實驗的方式展示了竹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與藝術性;第三個“絨花”視頻則囊括繅絲、植物拓染、蜀錦、絨花等非遺的制作過程,以及相互之間的巧妙融合。
與李子柒強勢回歸相伴生的,還有各地文旅的聞風而動。四川文旅表示,“今天是四川文旅一個打十個的日子!李子柒回來了!”綿陽市文旅局發布《李子柒再更新!在綿陽平武這個仙境般的取景地,她深情彈唱〈如愿〉》的推文,“在視頻的最后兩分多鐘,李子柒身穿絨花蜀錦裙,在平武王朗,以大自然為背景,在鋼琴前深情彈唱《如愿》。”李子柒在接受新華社視頻專訪時提及三臺縣云臺觀,三臺縣文旅局迅速行動,將云臺觀的宣傳視頻上傳至各大網絡平臺,吸引眾多網友的關注。
視頻傳播的同時,背后“小李”跟全國非遺傳承人學藝的故事不斷浮出水面,由此李子柒也收獲各地非遺積極呼應。她走訪了20多個省市,拜訪了100多位非遺傳承人和文化工作者,不僅學習了傳統技藝,還與傳承人深入對談,研究民俗文化,了解這些手藝背后的故事和歷史底蘊。李子柒曾前往南通,跟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藍印花布傳人王振興學習的過程曝光;漆器工藝如此復雜,揚州就有;視頻中紫色絨花之美觸動人心,每一幀畫面都綻放著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博物南京發文推介,“南京,正是絨花的主要發源地。”
熱度之下,也有隱憂。也有一些人對于李子柒的視頻存在反思,并不認同其田園牧歌式審美。認為視頻中的鄉村生活濾鏡過重,缺乏真實感。其呈現的非遺制作過程,太過于仙氣飄飄,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非遺制作中艱辛的一面。一門非遺技藝根本不是短期能速成,許多匠人窮其一生鉆研,不斷精進技藝。就有非遺傳承人提出,李子柒把各地非遺“嫁接”到其田園生活中,也并未標識非遺及其傳承人,容易造成混淆。記者采訪中也了解到,比如李子柒視頻中展示的絨花制作,并不是南京絨花,從勾條方式來看,其做法更像是北京絨花。這也引發公眾對于文化作品真實性與藝術加工之間平衡的討論與思考。
流量攪動一池春水。從積極意義上來看,李子柒的回歸,讓非遺技藝火上熱搜,也讓更多人認識到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看到了中國匠人的堅守與努力。但要了解更多非遺文化,關心傳統文化的真實處境,看李子柒視頻只是淺嘗輒止,流量需要更多轉化,非遺傳播還需要做更多實際工作。李子柒本人也從線上視頻走到線下,鏈接更多煙火氣,嘗試做一些助力傳統文化傳播的事情。比如打造致力于非遺行業與生態的綜合性服務平臺,“李子柒非遺工作站”將加強非遺相關代表人物在新媒體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非遺傳播與傳承與市場化需求的深度融合。讓我們拭目以待,當李子柒走進紅塵滾滾,為傳統文化融入更多年輕血液,也將面臨更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