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在紅色旅游持續升溫的背景下,各地通過科技融合與創新表達,加速推動新技術應用推廣,讓紅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11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國家文物局辦公室公布了2024年全國紅色旅游新技術應用優秀案例名單,“數字一大——數字世界中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元宇宙服務矩陣等8個案例入選。這批優秀案例均呈現出在應用新技術后游客體驗感提升、發展模式創新、有效供給擴大等特點,生動反映了全國紅色旅游新技術應用中的有益探索。
聚力創新展陳
近年來,紅色旅游景區在傳承紅色基因、助推鑄魂育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部分紅色旅游景區展覽展陳存在不夠生動、形式單一等不足。為此,各有關單位在展覽展陳、文物保護、公共服務、紅色演藝等環節加快破局。
“感覺身臨其境”“仿佛回到103年前”……近期,中共一大紀念館推出的LBE VR紅色文化沉浸式體驗展“數字一大·初心之旅”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打卡參觀,身臨其境地感受史詩級紅色敘事。
中共一大紀念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數字一大——數字世界中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元宇宙服務矩陣項目,首次實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家園數字化展示,用戶在元宇宙中可自由游覽中共一大會址、博文女校等重要建筑,了解偉大建黨故事。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科學藝術中心主任張之益認為,以數智科技賦能紅色文化傳承,打破虛擬與現實的壁壘,為觀眾提供獨特的紅色沉浸式體驗,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交互,生動詮釋了偉大建黨精神。
如何進一步拉近文物與觀眾的距離,提升對文物內涵的展示效果?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入選的“歌樂忠魂——白公館、渣滓洞革命先烈斗爭事跡展覽項目”,利用高清掃描攝影技術,使展覽細節和色彩得到真實再現,革命文物呈現更加生動立體,全面提升了觀賞體驗,交互式展覽設計大幅提高了展覽的參與性和教育效果,讓用戶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歷史。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旅游管理系主任蔡紅認為,這種多媒體的展示場景不僅能夠讓觀眾深入了解歷史,還可以通過交互式的展示方式讓觀眾參與其中,更加深刻地感受革命先烈們的偉大精神。
滿足多元需求
豐富內容、創新場景、優化體驗……近年來,各地主動擁抱新技術,推動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通過技術手段,積極創設沉浸式體驗場景,強化互動性、參與感,增強游客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認同。
廣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革命文物資源豐富。現在,廣州市民游客只需在微信小程序搜索“花城紅圖”,即可一鍵開啟紅色廣州之旅。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組織開發了“花城紅圖——廣州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數字化展示應用平臺”,建立了完整、規范的革命文物數字化基礎檔案體系,持續拓展“花城紅+”品牌矩陣。其中,“花城紅圖”微信小程序共收錄222處廣州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的圖文信息,提供紅色游徑指南、云上參觀、地圖導航、參觀預約等服務。
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收官之戰。平津戰役紀念館運用多維演示技術,結合聲光電和多媒體技術,配合原有球形觀演空間,打造了360°旋轉斜坡式觀眾看臺,營造出“大全景式”《平津戰役》多維演繹過程,有效增強了觀眾的體驗感。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革命文物保護所所長吳炎亮認為,案例能讓觀眾在波瀾壯闊的戰役環境氛圍中,沉浸式體驗戰爭的酷烈和先輩的英勇,感受和平來之不易,堅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念。
如何讓觀眾在參觀過程中觸景見史、觸景見人、觸景生情?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魯迅故居采用AR實景重現技術,將歷史信息和虛擬元素疊加到現實場景中,讓用戶以全新視角了解魯迅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增強互動性和教育性;通過智能導覽系統和交互式展覽設計,進一步增強用戶參觀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展覽的教育效果,讓游客進而更加深入了解魯迅的生平和思想。
更好傳承弘揚
近年來,越來越多紀念館、陳列館、教育基地等運用新技術、新創意和新表達,在守正創新中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
11月初,在江蘇常熟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的春來茶館里,游客變身“送信的百姓”,通過游戲獲取線索,尋找“接頭人”,并把重要情報傳遞給新四軍。這是紅色沙家浜沉浸式演藝項目中的沉浸式互動場景“春來謎局”,現已成為游客打卡的熱門選擇。
常熟市沙家浜景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景區不斷探索數字化場景在紅色旅游演藝中的運用,嘗試推出360VR體驗館、5D沉浸式紅色演藝等數字化產品。同時,持續完善優化,打造城門投影秀、“萬物有戲”激光秀(時光隧道)、“春來謎局”沉浸式互動體驗等數字化演藝場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社會事業研究室主任邢偉認為,紅色沙家浜沉浸式演藝項目在弘揚沙家浜紅色文化、傳承蘇南水鄉傳統、塑造經典沙家浜形象、促進當地文旅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船政是福州的名片,也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今年國慶假期,中國船政文化城最火爆的莫過于《最憶船政》實景演藝項目。“觀眾席像一臺時光飛船,跟隨劇情的變化而移動,我們仿佛在時空隧道中穿梭,親歷一幕幕船政的歷史性時刻。”新奇的觀劇體驗讓游客李女士連連稱贊。
福建最憶船政文旅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最憶船政沉浸式體驗劇全面展現了船政精神的生生不息。游客身臨其中,能夠在多維交錯的時空中感受中華民族追求民族復興不懈努力的“紅色傳承”文化內涵。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入選的革命文物數字化創新技術應用項目,已在國內部分紀念館中進行了應用。項目以數字技術為驅動,將三維掃描建模、AR/VR、紀錄片等技術手段融入革命文物展示,既實現了革命文物的數字化保護與永續留存,又極大豐富了學生思政學習體驗方式。吳炎亮認為,該項目以新媒體技術和硬件為傳播載體,構建的數字展廳等有助于推動紅色文旅數字化。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