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安綺】11月11日至12日,舞蹈詩劇《九歌》亮相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為該劇的2024全國巡演收官。自今年6月在天橋藝術中心首演后,《九歌》先后走過北京、天津、深圳、上海四座城市,12場演出場場爆滿,累計吸引近2萬名觀眾共賞東方美學。
劇照(攝影/胡一帆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供圖)
舞蹈詩劇《九歌》以屈原的同名經典詩作為創作藍本,將古典詩歌的意境通過中國舞蹈和舞臺藝術表現出來。整部劇作輕于敘事而重于寫意,以中國舞傳遞“意”的表現,共分為《序》《日月》《山河》《形影》《枯榮》《尾聲》六個篇章,借由身體創造的意象, 將“東君”“云中君”“山鬼”“河伯”“湘君”“湘夫人”“司命”諸神得以具象化,將“人生的長鏡頭”濃縮在神話故事的詩性之美中。《九歌》試圖提煉出“無神,有我”的價值內涵,塑神,喻人。從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到生命輪回,舞臺上的天地人神交織在一起,觀照了人類的情感起伏。
劇照(攝影/胡一帆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供圖)
舞蹈詩劇《九歌》由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出品、北京歌劇舞劇院、中演院線、北京云上天幕文化聯合出品,青年舞者胡陽執導,攜手劉杏林、蕭麗河、楊帆、陽東霖、賈雷等主創團隊,舞蹈演員蘇鵬、李祎然、楊晉豪、張翰、耿子博、李艷超、王思龍、黃璐、杜佳潤與著名阮咸演奏家馮滿天,以及北京歌劇舞劇院一眾優秀的群舞演員共同呈現。
《九歌》的舞段雖輕于敘事,卻賦予了舞者極高的技術挑戰和抒情空間。為了傳達古典與現代交融的意境,舞者們在排練與演出過程中不斷突破自我,克服傷病,將對楚辭之美的理解凝聚在每一個細膩的動作中。正是他們對藝術的專注與不懈投入,使得每一幕都散發出深邃的生命力和詩意的張力。
劇照(攝影/胡一帆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供圖)
舞美設計運用了極簡的圓形結構和大小不一的石頭,構建出一個空靈而可解讀的空間。在燈光與影像的投射下,小小的舞臺仿佛是一個天地人神的世界,瑰麗的山水、神秘的云霧、陰陽的輪轉無縫銜接,恰到好處地烘托神的形象,創造更自然靈動的氛圍。音樂上,《九歌》融合了阮、箜篌和多種打擊樂,編曲留白使得詩意如流水般滲透其中,舞蹈與音樂的交織共鳴,完成了這一浪漫且深沉的表達。
劇照(攝影/胡一帆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供圖)
舞蹈詩劇《九歌》承載著楚辭浪漫與當下情愫,以其現代寫意的舞蹈編排、獨特極簡的舞美設計以及深厚的詩意表達,成為了不少觀眾的“年度必看”。自2024年6月初次亮相并開啟巡演以來,《九歌》每一站都迎來了觀眾的熱情反響,不僅在線下演出中獲得觀眾喜愛,線上討論也同樣高漲。微博話題#舞蹈詩劇九歌#的閱讀量已超過223萬次,小紅書話題標簽也接近200萬次。上海收官場的一位觀眾感嘆,“這不僅是視覺享受,更是一場文化的洗禮,舞臺上的每個角色都不僅僅是神靈的象征,更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投射”。
(攝影/王馥馨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供圖)
據了解,在舞蹈詩劇《九歌》收官之際,作為出品方的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也將在11月20日迎來九周年生日。天橋藝術中心表示,未來將持續探索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為觀眾呈現豐富多元的文化產品,助力首都文藝的高質量繁榮發展。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