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人眼球的筆記、交口稱贊的評價,消費者看完后興沖沖地去吃某區域美食熱門榜餐廳美食,到了店卻大失所望。近段時間,不少市民遭遇了通過點評類App“種草”某餐廳后實地探店卻“踩雷”的經歷。記者調查發現,比起簡單買好評、刷評分,部分中介正將刷單的觸角伸向本地熱門吃喝玩樂榜單,甚至推出所謂線上“精裝修”業務,用虛假的數據制造人氣。(11月19日《北京晚報》)
如今各種“網紅餐廳”輪番登場,吸引了不少網友前往體驗。然而,網友對某些“網紅餐廳”探店發現,網上渲染很“美”,實際體驗很“丑”,從菜品到就餐環境等,均存在不少反差。例如某社區粵菜打卡人氣榜第一名的餐廳,有多條筆記推薦該餐廳的“迷你飯”,但記者到店才發現,并沒有這樣一款菜品,多名網友指出,不少筆記和評論圖片涉嫌“盜圖”。
有中介人員進一步透露內幕:目前點評類網站的刷單,早已不局限于給五星好評或者筆記推廣,打卡、收藏、曝光訪客等跟熱門榜單密切相關的數據都可以操作,還能進行團購套餐銷量更改、推薦菜點贊、問答設置等,按條付費……這類操作被稱為店鋪線上“精裝修”,實際上就是通過各種造假手段來包裝“網紅餐廳”,比如餐館僅需要花費8000元,就可以“沖到商圈級熱門榜前三”。
另外,一些流量很大,但品質不佳的外賣餐飲,幕后隱藏著專業操盤手。他們從選址開始精準定位年輕客群,幫助那些沒有廚師背景的創業者推廣外賣店鋪,甚至連消費者給出的差評,他們也有辦法消除影響。由此可見,某些“網紅外賣”“網紅餐廳”的“紅”,都不是靠餐廳實力打出來的,而是靠花錢包裝出來的,一邊制造虛假數據,一邊消除差評,消費者看到的都是餐廳的“好”。
這種靠造假變“紅”的餐廳,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形成不正當競爭,而且對消費者造成了嚴重誤導,侵害了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因為在不少消費者的認知里,有人氣的餐廳就是好餐廳,殊不知這種“人氣”是通過多種造假手段故意制造的。從報道來看,已經形成了好評造假產業鏈,從“網紅餐廳”到造假提供者,都是這個鏈條上的受益者,而消費者和餐飲市場淪為實際受害者。
因此,不僅要撕下那些“網紅餐廳”的虛假面具,更要斬斷餐飲業好評造假產業鏈。
對靠造假走紅的“網紅餐廳”,從消費者到其他餐館,從平臺到監管者,要合力“圍剿”。當消費者發現某些“網紅餐廳”通過造假變“紅”,侵害了合法權益,可依據相關法律進行投訴和起訴。其他餐館受到不正當競爭擠壓,也要勇于檢舉行業違規內幕。點評類App則要守土盡責,嚴把審核關口,不要充當造假的“幫兇”。監管者則要緊盯“網紅餐廳”亂象,依法查處違規行為。
對于查實存在造假行為的“網紅餐廳”,要及時拉入“黑名單”并向消費者公布,以避免消費者“踩雷”,并發揮殺一儆百之效。而要斬斷好評造假產業鏈,既要從需求端入手,也要從造假提供端入手。《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這是建立“黑名單”和查處違規行為的法律依據。
據悉,中央網信辦已部署開展“清朗·同城版塊信息內容問題整治”專項行動,其中就包括為本地餐飲、酒店等商家店鋪虛構好評、制造虛假人氣。期待此輪整治行動鏟除造假亂象,還餐飲業以“清朗”。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