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汕西改擴建項目長沙灣服務區服務樓主體膜結構安裝完成,兩條如同騰躍而起的“藍鯨”初見全貌,格外醒目。目前,長沙灣服務區南北兩區已開通試運營,旅客可暢享休閑、美食、購物、觀光等出行新體驗。
▲俯瞰長沙灣服務區
“天幕”極大還原“藍鯨”形象 盡顯生機與活力
以“魚躍深汕西、逐浪長沙灣”為設計理念,“藍鯨”形象是長沙灣服務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完工的主體膜結構為覆蓋在長沙灣服務區兩座一高一矮服務樓上的藍色“網狀天幕”,是工程建設的主要技術難點和一大亮點。
▲長沙灣服務區在落日余暉下生動如許(攝影:汕尾日報)
項目在選材上融合高智能、大集成、多變體、復利用、少維修、低耗能等特點,選用新型環保ETFE氣枕膜作為“天幕”的材料。相較于傳統的玻璃屋面,氣枕膜成本低,且熔融溫度高達200℃,安全性更好。此外,氣枕膜密度小,質量只有同等大小玻璃的1%,透光度最高可達95%,韌性好、抗拉強度高、透光率高,在展現藝術性光影效果的同時,還能起到節省能源的作用。
相關負責人表示,“天幕”的結構為復雜的雙曲面,整體結構展開面積超1萬平方米,最高達31米,最長至140米。對此,項目在施工前應用數字預拼裝技術,通過全站儀、激光測距儀等高精度測量設備,對構件進行精確測量和定位,嚴格控制構件的尺寸、位置、安裝角度等,以確保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保障施工順利推進。
▲夜幕下的長沙灣服務區別具風情
完工后的“天幕”極大還原了“藍鯨”形象。旅客在夜間進入服務區,還能觀看到被璀璨燈光點亮的服務樓主體,四周路燈、景觀燈等與主體建筑的燈光相互輝映,形成一幅“藍鯨浮動于江面”的美麗夜景圖,盡顯生機與活力。
依托本地資源 打造濱海休閑特色服務區
長沙灣服務區除外觀設計外,服務樓室內裝潢也呈現豐富的海洋元素。整體為藍白相間的色調,部分室內天花板設計小魚群圖案,意趣靈動。同時,南北兩區聯絡通道一側還噴涂漁船、魚群等特色涂鴉壁畫,為服務區增添一抹亮色。
▲南北兩區聯絡通道上的海洋主題涂鴉壁畫
依托本地豐富的旅游與海洋文化資源,長沙灣服務區積極探索“城市產業資源+海岸資源”發展模式,以海洋文化為核心構建多元業態,打造集休憩、餐飲、購物、旅游、集散等功能于一體的濱海休閑特色服務區。
服務樓內設置農特產品專營區,便于旅客挑選蝦餅、豬油糖、油柑汁等汕尾特產帶回家。服務區還開設潮汕特色小吃市集,潮汕炸物、汕尾菜粿、銀屏蠔烙等小吃一應俱全。同時,茶文化展區正在搭建,屆時可供旅客品茶休憩,觀賞皮影戲、英歌舞,沉浸式體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汕尾特色小吃一應俱全
作為開放式旅游商貿綜合型服務區,長沙灣服務區實現了與周邊村鎮互通互聯、服務開放、資源共享、產業融合,進一步盤活了周邊地區發展活力,打造地方文化名片,為落實“百千萬工程”注入了交通新動能。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