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夏天歐洲巡演后,廖昌永與哈特穆特·霍爾“古典詩詞與書畫——中國藝術歌曲音樂會”國際巡演11月首次落地大洋洲,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完成了三站演出。
11月10日悉尼歌劇院、11月16日墨爾本演奏廳、11月19日奧克蘭布魯斯梅森中心,三場音樂會場場爆滿,中國藝術歌曲再次擴大海外傳播版圖。
廖昌永和哈特穆特·霍爾
廖昌永
2021年,廖昌永與哈特穆特·霍爾合編的《玫瑰三愿:中國藝術歌曲16首》由德國大熊出版社以中、德、英三種語言全球出版發行。兩人此次上演的正是這16首中國藝術歌曲。
開場曲是對中國藝術歌曲極具意義的“第一首”——青主1920年在德國柏林學習期間,基于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創作的《大江東去》。此外,廖昌永還演繹了《玫瑰三愿》《紅豆詞》《春歸何處》《楓橋夜泊》等經典作品,以及《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雙調·新水令》《幽蘭操》等當代作品。
現場還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中國書法和水墨畫,賦予歌曲全新的視覺表達。在悉尼歌劇院,汪家芳和丁筱芳特地為歌曲而創作的書法、繪畫作品,同步展出,引來不少人駐足觀看。
舞臺之外,廖昌永走進校園、社區和使領館,通過大師班、見面會、講座,與當地學子、觀眾、文化人士會面,讓中國文化傳播得更廣更遠。
演出現場
書畫展現場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華人華僑,以及眾多對中國音樂感興趣的海外友人,紛紛來到現場。
悉尼歌劇院是南半球的藝術地標,兩千多座的音樂廳座無虛席,兩人在掌聲中一次又一次謝幕。在悉尼和奧克蘭,廖昌永返場演唱了《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在墨爾本,廖昌永帶領全場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這是一場美妙的藝術享受。”悉尼藝術節主席馬克斯·霍爾茨納從小聽藝術歌曲長大,“這種藝術體裁表演難度非常大。兩位大師的藝術水平,頂級、頂級、頂級!”
從音樂會到機場,廖昌永總是被歌迷圍繞。在悉尼,正在學習中國藝術歌曲的外國青年聲樂學生一遍遍喊著“我喜歡”。在墨爾本,有觀眾抱怨音樂會時長太短,“只有一個半小時,我期待兩個小時。”在奧克蘭,有家長帶上想學聲樂的孩子加入見面會,廖昌永給孩子簽名、詢問學習情況并加以鼓勵。
廖昌永交流現場
廖昌永與哈特穆特·霍爾“古典詩詞與書畫——中國藝術歌曲音樂會”2024年國際巡演,5月在上音歌劇院打響發令槍,6月亮相德國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7月走進芬蘭薩翁林納歌劇節。此次澳新巡演,是中國藝術歌曲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成體系地亮相大洋洲。
上海音樂學院是中國藝術歌曲的發源地、實踐地、推廣地。廖昌永與霍爾的國際巡演,通過著名歌唱家的示范效應,補齊了學院藝術歌曲推廣的“拼圖”,形成了包括文獻整理、理論研究、聲樂教學、大師示范、新人扶持等環節在內的完整閉環、立體化網絡。
“筆墨當隨時代。當歷史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中,我們有責任用我們的方式把它們記錄、傳承下來,文化就在這個接力的過程中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廖昌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