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0糖0卡0脂”代餐食品可以幫助控糖,結果越吃血糖越高,服用的藥物數量反而增加——糖尿病患者張女士自認為健康的飲食行為被醫生緊急叫停,回歸正常飲食后,血糖有效下降并趨于穩定。
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蔣海彬、廈門市中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林琳近日在提到健康飲食話題時特別提醒市民,別盲目片面地選擇包裝上標注“零添加”“純天然”等信息的商品,要綜合考慮食品的營養價值。相對于食品添加劑,不合理的飲食結構與生活習慣對健康的危害更大。
患者經歷:
追求低糖只吃代餐食品
母女倆血糖不降反升
40歲出頭的張女士與母親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她是一個比較認真的人,定期復診,每天監測血糖。為了控糖,她專門研究低糖飲食,包括號稱糖尿病患者能吃的0糖代餐食品,這一年母女倆都在食用這類代餐食品替代正常飲食。這一年時間,母女倆的血糖始終控制不理想,體重越來越輕,血糖反而不停往上走。張女士最高時的餐后血糖值達到14.7mmol/l,既往三個月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從6.7%上升至7.3%,意味著她距離血糖控制達標線越來越遠,更糟糕的是,張女士和母親的口服藥藥量也越加越大。
三個月前,母女倆定期去廈門市中醫院內分泌科復診開藥時,該科主治醫師林琳很奇怪:張女士是比較認真管理自己身體的人,血糖怎么反而越來越高?詳細問完飲食發現,與她們長期食用代餐有關。
林琳醫師特別向張女士要來代餐食品的成分表。成分表里顯示,有一部分的確是谷物合成添加物,還有代糖成分,包括一些食品添加劑。關鍵的問題是,代餐食品多是糊狀物,蛋白質攝入不夠,導致人體飲食結構處于失衡狀態,張女士和母親才出現了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狀況。林琳強調,這類號稱0糖0脂的代餐產品最多取代的是一些纖維類、碳水類,還有蔗糖類,缺乏蛋白質對身體的影響更大。糾正了錯誤飲食結構,調整回正常飲食,避開高糖的水果、白粥等食品,張女士母女倆的血糖穩步下降,藥品服用數量也逐步減少。
醫生解讀:
“0”打頭只是減輕心理負擔
不等于不含糖沒熱量
林琳強調,在市中醫院內分泌科門診,每年都會接到類似張女士這樣的患者,還有不少喝無糖飲料導致高尿酸、痛風疾病的患者。這些患者有個普遍特點,就是對這類打著健康旗號的低糖低脂食用產品一知半解,導致進入誤區。實際上,食用這類代餐食品,更多的是起到減輕自身心理負擔的作用。其實,日常飲食攝入只要做好適當調整,營養和控糖需求是互不耽誤的。
她提醒市民,0糖0脂0卡不等于不含糖沒熱量,它是現代食品工業中常見的一種標簽描述,主要用來表示某食品或飲料的生產過程中,廠家調整配方,讓糖分、熱量和脂肪含量達到國家標準。但是,以“0”糖為例,更準確的表述應是“0”蔗糖,并不代表該食品不添加葡萄糖或不使用代糖等其他糖類。
“健康飲食主要是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蛋白質的攝入要充足,碳水、脂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要合理搭配。”蔣海彬表示,如果油脂類攝入過多,膳食纖維攝入不足,膳食纖維少體內油脂的吸收反而更多,因此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比如適當增加蔬菜、粗糧,可以抑制油脂的吸收,減少膽固醇的吸收,更有利于控制體重、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