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在第五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的江蘇展區,一位身著漢服的女子在現場彈唱江蘇民歌《茉莉花》,展臺前擠滿試吃點心的觀眾。該展臺是專門做蘇式點心的一家品牌,名字就叫“好一朵茉莉花”。
像這樣帶著鮮明城市標簽的產品或概念,成為今年文博會上的一大特色,如浙江龍泉著力打造劍瓷之都、安徽黃梅戲帶來懷寧城市IP、上海臨港打造青年之城……去年淄博燒烤的火爆、今年天水麻辣燙的出圈,讓“地域營銷”成為一種潮流,各地都在城市IP的打造上發力。
不過與此同時,同質化、復制模仿等現象也逐漸出現。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陳慶軍認為,IP打造是一門“創意產業”,最忌模仿,各地應充分挖掘自己本身的優勢資源,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依賴傳統路徑。
“對城市IP來說,網紅密碼到底在哪里?這是所有人都在思考和關注的問題。”陳慶軍帶領東華大學的學生以“設計做在城鄉”為主題參展。他在研究中發現,城市IP的概念本身包含著趣味性、故事性、敘述性,傳播點來自年輕人。
竹編包、竹編耳環……在文博會現場,東華大學的年輕學生帶著浙江寧海的一系列手工藝作品前來展出。工藝竹編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楊維爐是“80后”,他認為,現在“00后”大學生,理念更年輕,未來的市場屬于他們,尤其是非遺的相關產品,更多是情感消費,而不是必備品消費,更需要年輕人的參與和加入。
在浙江龍泉展區,有一塊醒目的區域,專門展示龍泉“青創園”的年輕人作品。龍泉青創辦負責人介紹,為了讓年輕的“龍漂們”安心創業,青創園給予創業者們工作室3年免租金、人才公寓3年免房租等真金白銀的補助,還專門開設面向年輕人的培訓課程,目前有近千名創業者聚集在龍泉,讓青創園和文創街區充滿年輕的氣息。
上海臨港展區打出口號“年輕的城,年輕人的城”,不少年輕創業者們帶著各式文創產品來現場展示。被譽為“中國青扁豆之鄉”的泥城鎮也帶來了豐富的農產品和蘆葦編織品,鎮農辦的工作人員介紹,現在泥城鎮的農業合作社里,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年輕人,他們更有品牌意識和創新意識,為泥城農業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實打造地域IP,不應急于求成,更沒必要模仿,因為創意的天敵就是模仿。”陳慶軍認為,各地文旅部門應該秉持著包容、試錯和開放的心態,帶著年輕人一起玩,相信城市IP的出圈會來自年輕人中間,各地應和年輕人一起,不斷去嘗試、感受、體驗,“說不定哪個話題不經意間,就在社交平臺上強勢傳播開來,帶動起一地產業鏈的一個‘長波浪’。”
“這幾天許多城市的文旅部門都主動來加我的聯系方式,如麗江、連云港等,很多地方都意識到了城市IP的價值,也在探索更好的做法。”陳慶軍說。
今年的長三角文博會雖已落下帷幕,但可以預見的是,關于城市IP打造的嘗試、探索和交流會在更廣領域和更大范圍內發生,并將持續下去。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