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視頻稱,自己在上海遇見“白粥刺客”:一鍋白粥和一些咸菜,標價200元,供4至6人食用;2至3人份,則標價100元。店員稱,這粥之所以貴,因為是用東北有機大米和阿爾卑斯山礦物質水現熬的。(11月26日九派新聞)
乍一看,200元一鍋白粥挺貴的,超出了該名消費者的心理預期,于是稱其為“價格刺客”,認為被商家“宰”了。事實上,從商家的解釋看,這份粥使用的食材特殊,乃是成本較高的有機大米、依云礦泉水,再配以新鮮的蝦、蟹、貝類等海鮮,以及多種潮汕特色的配料和調料,經過多道工序精心熬制,制作成本高昂,所以定價就高。應該說,商家的解釋合情合理,而且又是明碼標價,并不存在價格欺詐問題,不宜歸之于“價格刺客”。
如果該商家所言非虛,那么確實是有充足的理由和權利,將一鍋白粥定價200元。至于這份“高價”白粥是否物有所值,就見仁見智了。消費者之前就已看過價格表,如果覺得貴,完全可以不點。賣粥的商家到處都是,還有很多平價粥可供選擇,對貴粥不感冒可以另作選擇,但是,不應在消費完后,又吐槽價格虛高,再將其扣上“價格刺客”的標簽,這便有炒作“天價”話題吸引網絡流量的嫌疑。
需要明白一個經濟常識:社會群體是多樣化的,消費也是分層次的,并非所有的消費者,都擁有同等的消費力,各層級消費者可以根據各自的經濟收入狀況、消費偏好、價格敏感度等,選擇適合自己價位的商品。高收入者與低收入者,消費層次并不一樣,這是正常現象,也是商品有貴有賤的因素之一。任何一個依靠市場流通的商品,都未必能滿足所有消費者,定價也會有所取舍。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處于自由競爭領域的商家擁有自主定價權,并根據市場供需狀況、競爭激烈程度等自主調整價格,以降低虧損風險,獲得相應的利潤空間,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市場活力的動力源。商家有權根據商品成本、利潤目標、消費群體、競爭對手等因素,綜合考量擬定價格區間,并采取動態調整機制。
因此,市場上同類商品,不同品牌、商家之間,會有不同價位,從而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差異化需求,這是差異化競爭的需要,也是市場多元化、消費分層次的體現。正所謂參差多態方為美,如果同類商品都是一個價格,商家拉不開價差,那就失去了競爭動力和市場活力,企業無法賺取到差額利潤,就缺乏改進商品、提升品質的驅動力。
消費者在面對高價商品時,不能因超出自己的消費承受力,就動輒批之為“價格刺客”,應該尊重商家的自由定價權,并應理解高消費群體有享受高價高質商品的心理需求,這符合“消費升級”的社會趨勢,也是奢侈品市場得以存在的原因。
同時,監管部門需保持定力,不要戴上“價高有罪”的有色眼鏡,要根據法律和經濟常識判斷價格糾紛,切勿過度迎合部分消費者關于“價格刺客”的無理投訴。執法者要一碗水端平,公平裁決價格糾紛,嚴厲打擊價格欺詐行為,并要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尊重商家自主定價、合法賺錢的權利,讓市場更有活力。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