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主辦、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支持的第十六屆健康中國論壇·中醫藥科學與文化主題單元,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演播廳舉行。此次論壇匯聚了來自中醫藥、中西醫結合等領域的眾多業內人士,他們圍繞中醫藥文化建設和學科高質量發展進行深入探討,探索中醫藥現代化的有效路徑和方法。
開幕式上,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王國辰說,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華中醫藥學會設立的“岐黃國際獎”和“李時珍醫藥創新獎”,見證了一批“有機制、有團隊、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同時,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旗艦”科室在開展重大疑難疾病、傳染病、慢性病等中西醫聯合攻關方面的發展潛力逐漸顯現。
“中醫藥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它凝聚了中華民族對待生命和疾病的態度,形成了獨特的生命觀、疾病觀和防治觀,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對生命和健康的獨特思維方式?!北本┲形麽t結合學會會長,清華大學玉泉醫院副院長馮興中表示,學會致力于中西結合學術創新,在實踐中踐行中西醫結合及優勢互補,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質量,增加老百姓的健康獲得感。
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德娟表示,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以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為重點,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和作用,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融合發展。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通過實施健康鄉村社區等工程,促進優質中醫藥資源下沉基層;率先建立分級分類師承體系,實施首都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行動計劃;注重搭建科研和成果轉化的平臺,充分發揮首都科技創新中心的優勢;圍繞首都“一軸三帶”打造特色中醫藥文化品牌,建成100個中醫藥健康文化體驗館,推出59個中醫藥文化旅游基地、13條養生旅游線路和40個國際旅游醫療包,并連續11年在服貿會上舉辦中醫藥主題日,增強中醫藥國際影響力。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步長制藥總裁趙超在發言中表示,在政策強力支持、中藥優勢日益顯現及中醫藥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中藥創新力正在不斷顯現。步長制藥在堅守中藥核心戰略的同時,也在向大健康方向轉型,從中成藥向生物藥、疫苗、化藥、醫療器械、互聯網醫藥等多領域協同發展轉換,并逐漸加速全球化步伐。
論壇期間,與會專家們還圍繞中西醫結合打造醫療高質量發展、腦心同治、冠心病中西醫結合研究進展等話題展開主題交流。其中,劉紅旭作為北京中醫醫院首席專家,在論壇上帶來關于“冠心病中西醫結合研究進展——基于指南與共識”的分享,對比分析中西醫在冠心病診療各階段的優勢與特色,探討如何更好地將二者有機融合,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為精準、有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