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證券日報》記者就11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PPI(生產者物價指數)數據走勢采訪了多位專家。受訪專家普遍表示,11月份,食品價格下行,服務價格回升,預計CPI同比保持小幅上漲態勢,PPI基本穩定。
CPI有望溫和上漲
在CPI方面,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預計11月份CPI同比將增長0.15%,而環比則將下降0.64%。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劉佩忠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預計11月份CPI同比上漲約為0.4%。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預計11月份CPI增長0.6%左右,較10月份小幅提高。
究其原因,伍超明認為,首先,CPI翹尾因素的提高是CPI上升的主要貢獻因素。其次,天氣好轉蔬菜、水果等食品供給平穩,加上豬肉價格走低,預計食品價格環比增速降幅較10月份有所擴大,繼續拖累CPI。最后,受原油、工業原材料、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影響,非食品價格也會抑制CPI同比增速。
劉佩忠分析稱,食品領域,受前期二次育肥生豬出欄導致供給增加影響,11月份豬肉價格繼續下行。今年11月份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高于往年同期,有利于果蔬生長,加之部分秋季推遲上市蔬菜在近期集中上市,市場供應較為充足,主要蔬菜和水果價格下跌。預計11月份主要食品價格同比漲幅較10月份略有回落。服務領域,11月份服務業PMI指數中的銷售價格指標較10月份略有回升,預計服務價格改善將推動核心CPI回升勢頭。此外,基數效應對CPI同比下拉影響將減弱。
在PPI方面,明明預計11月份PPI同比為-2.09%,環比為0.28%。劉佩忠認為,11月份PPI同比下降2.9%左右。伍超明則表示,11月份PPI降幅擴大至3.0%左右。
伍超明表示,11月份,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從10月份的53.4%降至49.8%。
“國際商品方面,受全球原油需求增長疲軟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總體延續下行趨勢。國內工業品方面,11月制造業PMI指數中的出廠價格和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標回落,其中黑色金屬、化學原料等行業價格指數回落較多。”劉佩忠稱。
弱需求制約物價上行
在劉佩忠看來,當前物價水平總體低位運行,這是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明明認為,制約物價上行的主要問題仍是弱需求,因此解決措施應從需求端入手。
明明提出,一方面,需要改善居民消費意愿,核心是抬升收入、改善就業預期,同時可以基于消費券等措施撬動消費需求;另一方面,當前低通脹導致企業端實際利率仍高,有必要進一步降息壓降其融資成本。
為了穩定物價,需要持續加大保就業、促消費、穩投資等政策力度,以擴大有效需求,支持居民商品和服務消費的穩定增長。劉佩忠進一步表示,應發揮項目投資建設對工業產品需求的牽引作用,促進物價的合理回升。同時,還應進一步完善新一輪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實施方案,鼓勵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差異化安排,適當擴大消費品以舊換新的產品范圍,以擴大居民商品消費。此外,還應更加重視節假日消費市場的貢獻,打造差異化、個性化的旅游產品和服務,繼續釋放服務消費的潛力。最后,應推動設備更新改造政策的加力提效,加大對使用符合標準的產品設備企業的采購力度,從供需兩端共同驅動企業設備的更新。
展望未來,伍超明認為,我國物價數據將呈現出“CPI向1時代回歸,PPI降幅收窄”的特征。主要原因在于一攬子增量政策的逐步落地顯效,疊加消費需求旺季的到來,需求端有望對物價形成一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