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樂享浦東消費券600-240”“上海靜安運動消費券1000-300,懂的來”……近日,不少上海市民在二手交易平臺或社交平臺上發現有轉賣本市各區消費券的帖子,部分賣家的IP地址顯示在外地。“我們掐點搶都‘手慢無’,到二手平臺一看竟全都有,到底怎么回事?”市民應女士很氣憤,希望相關部門能及時介入,打擊這類違規轉賣消費券的行為,讓消費券能回歸到消費者手中。
外地IP用戶轉賣消費券
今年11月開始,浦東新區和靜安區先后發放區級消費券。其中,“樂享浦東”餐飲消費券最高券面額度為滿900元減400元,而靜安區發放了涵蓋品類豐富的商圈活力消費券,最高券面額度為滿1000元減300元。一經推出,消費者領券熱情高漲。
11月29日中午,市民應女士打開大眾點評平臺,準備在11時搶一張滿900元減400元的消費券。剛到時間,券面額度高的消費券就被一搶而空,只剩下滿200元減60元的券。沒搶到后,第二天她轉而在閑魚平臺搜索是否有人轉讓。一搜才發現,出售消費券的賣家比比皆是。“一個IP地址在山東的賣家竟在出售各類面值的消費券。”應女士最終選擇了一個標價45元的賣家。之后,應女士一行在餐廳結賬時聯系賣家,對方發來了消費券核銷二維碼截圖。盡管用券消費成功,但對于賣家的行為,應女士仍表示質疑:“黃牛為何能搶到票?有沒有辦法限制?”
同一天,田先生也在支付寶“蹲守”搶靜安區的消費券,但沒能成功搶到。然而,他馬上在二手平臺和社交平臺看到大量轉賣消費券的信息,而且不少IP地址顯示不是上海。“要知道,兩區的消費券在發放時都強調是實時位置定位在上海的消費者,為什么在外地的賣家仍可以隨意修改IP地址搶到券?”
對此,有關部門通過“12345”市民服務熱線答復多位市民,表示目前區級商務委與市場監管部門、公安機關正考慮聯合打擊。市民發現有類似違法犯罪的行為可以第一時間報警,避免違法行為擴大化。
堵漏洞,平臺與黃牛博弈
記者輾轉聯系到一個曾加入消費券套現組織的黃牛,對方透露,是有一批黃牛組織微信群上下線通過虛擬定位軟件進行異地搶。核心大群有四五百人,上下游負責組織人員搶券的也有幾百人,有些會利用軟件自動“抓包”。“群里平時就是搞搞刷單,空套一些禮品卡、商超券去倒賣,現在是空套各種消費券。”之所以突破了消費券申領的定位限制,據稱是使用了一款叫“巨魔”的軟件用來設置虛擬定位。
記者嘗試聯系一個核心成員加入群組,但對方警惕性很高,需要報出介紹人員的ID賬號才能進群。記者只能進入邊緣群組,群內成員來自全國各地。據其他成員透露,該核心成員會在大群內放出需求單和利潤金額,詢問群組成員手頭有無消費券,若有人回應,就會轉入私聊進一步操作。
在最終的交易端,記者在二手交易平臺“閑魚”看到,目前有價出讓消費券的帖子顯示的位置大部分都是本地地址。記者隨機詢問了幾個賣家,出售流程相似,主要適用于團購套餐類的產品。賣家會和買家確認好餐廳是否能用消費券,并將消費券優惠后的價格截圖發給賣家確認,證明自己確實有券。隨后買家需要拍下閑魚平臺的鏈接,但不用付款,交由賣家改價。賣家會把價格改成“消費券優惠后的套餐價格+傭金”,然后買家再付款,賣家會發送用于核銷團購套餐的二維碼。等買家在線下餐廳消費套餐成功后,再點擊收貨,賣家的傭金才會到手,交易就此完成。
互聯網從業人士分析,黃牛提及的“抓包”工具是個常見用來搶購的應用軟件,可實現模擬真人自動搶購,速度比真人快得多,基本沒有延遲。要取締這類應用,只能通過添加各類防范手段,不過一旦黃牛發現了規律就會嘗試破解,一段時間后就又能搶購了。模擬IP虛擬定位也是類似原理,黃牛提及的“巨魔”軟件就是找到了系統漏洞,當App通過系統獲取位置時,該軟件會把真IP攔截,換成用戶想要的IP實現虛擬定位。當前,為了應對這些漏洞,平臺或服務提供商設置了一些搶購規則來識別是機器還是真人,與黃牛進行不斷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