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訊《自然-醫學》12月12日發表年度預測文章,介紹了未來一年可能對醫學產生影響的11項臨床試驗。
心理健康在這份預測名單中占據了重要位置。其中一項臨床試驗利用一個手機工具包幫助肯尼亞等中低收入國家的青少年。該工具包旨在幫助兒童自我評估心理健康需求并與同齡人建立聯系。研究人員可以通過該工具了解這一群體中產生暴力行為的根本原因。此外,有一個獨立研究組正在檢測用大麻二酚產物治療精神疾病的不同臨床方式。該臨床試驗在11個國家的30個地點進行,共有1000名參與者。
女性健康也是榜單重點關注的領域。在調查了女性使用智能手機的情況后,一個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被用于協助女性進行宮頸癌篩查。研究表明,該工具的用戶普遍感到滿意。相關試驗預計于2025年完成。同時,研究人員在測試一種不同于當前主流“一刀切”方法的乳腺癌篩查方法。該臨床試驗納入了6個國家的5.3萬名女性,其中一半人通過DNA測試被發現存在乳腺癌風險。
在人類營養方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精準健康營養”項目的研究人員將對8000名成年人的飲食、遺傳、微生物組、生活方式習慣以及健康史進行分類分析,嘗試預測不同飲食模式如何影響這些人。同時,一個名為ALIMUS的項目將研究當氣候變化導致土壤養分減少,如何幫助肯尼亞和布基納法索兩國進行家庭蔬菜種植,以彌補兒童和育齡婦女的營養缺口。
此外,備受關注的還有由中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牽頭的PSMAddition試驗。該試驗旨在使用一種含有放射性物質的藥物镥-177,在1126名患者中治療前列腺癌。
在另一項由布基納法索的1200名居民參與的試驗中,研究者利用覆蓋高反射性材料的屋頂,即“涼爽屋頂”來降低室內溫度,應對極端高溫。
同時,一項名為Beacon的試驗正在評估一種被稱為“堿基編輯”的新型基因療法。該療法將編輯嚴重鐮狀細胞病患者體內的造血干細胞。盡管試驗中有一名患者在治療期間死亡,但沒有證據表明由堿基編輯過程所致,目前試驗仍在繼續進行。
“我們的榜單反映出2025年全球面臨的那些令人擔憂的健康挑戰,以及肥胖、癌癥、營養不良、精神健康問題和極端高溫影響相關的新療法和新技術。其中一些新療法從未在人體中進行過試驗,例如兩種不同類型的基因療法;其他一些則擁抱了人工智能革命,包括聊天機器人和智能手機技術,用于改善心理健康、輔助宮頸癌檢測以及幫助自閉癥兒童學習社會技能。”《自然-醫學》高級編輯Ben Johnson說。
這一榜單并非獎項或排名,而是對醫學領域重要進展的探討,是該期刊為突出未來一年可能影響醫學發展的一些臨床試驗而匯編的精選名單。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