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位于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一家企業的智能立體庫里,貨物在高塔貨架上“自動穿行”,一派繁忙景象。該智能立體庫項目上線后,極大提高了出入庫效率,提升企業倉庫的存儲能力,助力企業發展提質增效。人民視覺
讓城市運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公布。
《意見》提出,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對韌性城市建設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推動建成一批高水平韌性城市,城市安全韌性持續提升,城市運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為韌性城市提供重要支撐
什么是韌性城市?韌性城市通常指城市遭遇極端天氣、自然災害等的時候,能夠有效防御風險、快速恢復運轉,并且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城市防災能力。
當前,城市各類災害、安全事故易發多發。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認為,全面推進韌性城市建設是應對當前城市災害風險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我國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對于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促進城市安全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何為新型城市基礎設施?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司局負責人介紹,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城市建設治理融合創新的產物。
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解釋道:“它以信息平臺建設為牽引,以智能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智慧應用場景為依托,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構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體系,是提升城市建設、運營、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新型城市基礎設施是打造韌性城市的重要支撐和保障。通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提升城市韌性,即城市在面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外部沖擊時的抵御、適應和恢復能力。
“同時,韌性城市建設理念也指導著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向和重點,強調基礎設施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可持續性,以確保城市在面臨各種挑戰時能夠保持正常運轉和快速恢復。”盤和林說。
王凱認為,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能充分釋放我國城市發展的巨大潛力,迅速落地實施一批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帶動有效投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同時,能更好適應居民消費新趨勢,激發居民消費潛力,建設強大的國內市場。
此外,在王凱看來,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還能加快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整體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和運行效率,建設宜居城市、智慧城市和韌性城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1城試點工作成效明顯
西部數據交易中心將數據變為資產,數字化車間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居民登錄數字平臺即可高效辦理就業、入學、住房等多件事項……在重慶市,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給居民生活帶來的便利隨處可見。
近年來,我國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2020年8月,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推進基于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對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引領城市轉型升級。
2020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在重慶等16個城市開展首批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
2021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擴容增至21個市(區),增加了天津濱海新區、煙臺、溫州、長沙、常德等。
此外,住房城鄉建設部還組織開展了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建設、智能市政、智能建造等一系列新基建專項試點。
“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為增強城市安全韌性提供了重要支撐,也成為各地擴大有效投資、激發增長動能的重要途徑。”有關司局負責人這樣評價道。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為,試點城市通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社會投資,促進了相關產業發展和升級,提高了城市治理效率和水平,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和便利性,有效保障了城市安全運行。
梳理試點城市建設經驗,王鵬認為,試點城市普遍制定了詳細的政策文件和發展規劃,明確了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同時,通過政府引導基金、專項債券等方式提供資金支持,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和風險。
“試點城市還注重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間協同合作,形成了共同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合力。很多試點城市通過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等方式,提高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王鵬說。
王鵬還提到,試點城市積極引入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創新發展。一些試點城市通過制定相關標準和規范,引領行業健康發展,提高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質量水平。
《意見》提出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發展智慧住區、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開展數字家庭建設、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等11項重點任務。
在受訪專家看來,《意見》發布將為我國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按下加速鍵。
切忌不顧實際一哄而上
相較于傳統基礎設施,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技術含量高、應用賦能強、折舊速度快等特點。
基于上述特點,受訪專家提醒,如果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短期經濟發展,在新型基礎設施相關項目規劃上盲目沖動、貪大求全,過于圖新圖洋圖前沿,偏離地方需求和發展實際,則有可能造成地方債務危機,擠壓其他領域投資。
“要因地制宜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避免不顧客觀情況一哄而上,堅決不搞不切實際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順應人民群眾需求,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立足本地城市發展實際。
以不同規模的城市為例,盤和林認為,大城市或超大城市應重點關注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城市病”問題,通過建設智能交通系統、綠色能源系統等方式,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和宜居性;中小城市或縣城則更加注重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提升,如加強供水、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務水平。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資源稟賦和發展水平差異明顯,對于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和緊迫程度不一。受訪專家認為,各地應結合自身產業發展基礎、產業支撐能力、區域承接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等有序開展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東部沿海城市經濟發達,城市化水平相對較高。”王鵬認為,這些城市可以重點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利用5G、物聯網等技術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同時,加強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效率和質量。
“中部城市普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王鵬建議,這些城市可以重點推進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如排水、供電、燃氣等系統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提升城市基礎設施運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同時,適度發展智慧住區和數字家庭建設,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西部城市資源相對豐富,但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在王鵬看來,這些城市在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時,可以重點加強城市信息模型平臺建設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的信息化水平。同時,結合當地特色資源,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智慧城市應用。
《中國城市報》(2024年12月16日第03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