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為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泗安鎮中心幼兒園開展“多彩活動迎愛糧”主題教育活動,通過辨識五谷、搓玉米、宣傳“光盤行動”等,讓孩子們了解糧食作物知識,體會農事辛苦,提高愛惜糧食的意識,養成節約糧食的習慣。中新社發 陳海偉攝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社區食堂積極響應“厲行節約”的號召,大力推廣“小份菜”“半份菜”,在方便人們用餐的同時,呼吁節約糧食、珍惜糧食,減少餐飲浪費。圖為居民在章貢區水南街道社區食堂取餐。人民圖片
盤中餐來之不易,節約糧食、反對浪費,是對勞動的尊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筑牢糧食安全根基、端牢糧食飯碗的現實要求。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對我國節糧減損和反食品浪費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
《行動方案》是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決策部署而制定,旨在深入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動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加快形成切實管用的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以解決糧食損失和食品浪費問題。
提到節約糧食和反食品浪費,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在飯店酒家或者請客宴席上要將盤中食物吃盡。其實,家庭在全民節糧中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一日三餐大多是在家里進行,家庭能否樹立節約糧食的良好觀念,在生活中厲行勤儉節約,對全社會有重要影響。
《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提升全民節糧意識,通過加強引導規范,將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融入市民公約、村規民約、行業規范,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建設工作內容。
當前,不少城市組織了相關活動,提升居民的節約意識。比如,為每個家庭發放節糧教育手冊,內容涉及糧食的合理儲存方法、剩飯剩菜處理辦法、食材的科學搭配等;一些社區還通過家庭競賽、故事分享會等形式,激發家庭成員之間的節糧意識,尤其是在年輕一代中開展節約糧食的教育,傳承勤儉節約美德。
受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部分地方依然存在婚宴顧面子、講排場、比闊氣、搞攀比的現象,導致鋪張浪費嚴重。遏制婚宴浪費,先得從改變觀念入手。《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倡導文明節儉操辦婚喪事宜,遏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行為。
為此,一些地方推出了“婚宴菜單優化”和“適量點餐”政策,引導婚宴主辦方和餐飲商家合理規劃菜品量和食材采購,從源頭減少浪費。相關政策要求婚宴餐飲企業量化設計菜單,明確每桌菜品的數量與分量,并允許根據實際人數調整菜品量。此外,部分城市通過婚慶行業協會對商家進行培訓,推動行業自律,確保將食品浪費率降至最低。
這些措施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的節約意識,也改變了婚宴消費模式,引領婚宴節約新風尚。
《行動方案》在餐飲行業反浪費行動方面提出,深化“光盤行動”,如引導餐飲服務經營者加強按需適量點餐提醒、積極推廣小份餐品、主動提示消費者把剩余食物打包。
近年來,隨著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觀念的深入人心,按需點餐、適量點餐正成為餐飲市場主流。小份菜因省錢、味道好、選擇多、不浪費等特點受到消費者歡迎,有效避免了食物浪費。
數據顯示,在外賣平臺上,選擇小份菜的消費者數量呈現顯著增長趨勢。小份菜的推出不僅避免了食物浪費,還讓消費者以更低的價格嘗試了更多種類的菜品。
如今,越來越多的餐飲商家意識到小份菜的市場潛力,并紛紛調整菜單結構,提供更多的單人份或小份套餐,小份菜正成為引領綠色節約、減少浪費的新時尚。
《行動方案》以問題為導向,聚焦糧食損失和食品浪費堵點難點,分層分級分段提出針對性舉措,部署了糧食節約減損行動、全民節糧意識提升行動、餐飲行業反浪費行動、單位食堂反浪費行動、加強損失浪費統計調查等重點任務。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行動方案》有利于充分凝聚各部門工作合力、壓緊壓實各地區工作責任、促進形成全社會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良好風氣,以釘釘子精神不斷抓出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實際成效。
厲行節約、珍惜糧食,反對鋪張浪費,應當成為每個人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統籌安排重點工作,細化分解目標任務,推動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不斷取得新實效。
記者探訪
“小份菜”“小碗菜”走俏
12月12日,記者實地探訪北京市朝陽大悅城、朝陽合生匯等多個商場的餐飲區域。
在朝陽大悅城,記者隨機走進麻六記、The tree大樹餐廳、啫火、山緩緩等餐廳,看到其中不少餐廳推出了小份餐,比如The tree大樹餐廳提供的咖喱面包雞,可滿足單人用餐;啫火餐廳的臘味煲仔飯分為1—2人份和3—4人份,供顧客選擇。
不少餐廳還在外賣平臺推出小份餐。記者在美團外賣平臺隨機搜索到太二酸菜魚商家推出了多種菜品的單人餐,如不辣酸菜魚單人餐、小炒牛肉單人餐等。
90后小伙高源告訴記者:“商家推出的菜品分量少一點,我們可選的品種就能多一些,價格上也更經濟實惠了,非常受上班族歡迎。”
當前,隨著全國各地加快形成切實管用的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加力解決糧食損失和食品浪費問題,不少餐飲企業做大做強“小碗菜”市場,每碗菜品的價格4元至10多元不等,滿足了顧客味蕾的多重選擇。
“光盤行動”正成為行動自覺
夜晚就餐高峰時段,北京市東城區、豐臺區的餐飲市場熱鬧非凡。記者隨機走訪了幾家餐廳發現,不少顧客用餐后選擇把剩余的食物裝上帶回家,部分服務人員也會主動詢問客人是否打包。
有顧客表示:“‘光盤’是一種良好的文明習慣,有時候不經意間菜點多了,打包回去合理安排,不掉價、不丟面兒。”
作為河南省鄭州市北區新晉生活地標和網紅打卡地,泓禧棠酒店可容納就餐人數3000人,常常門庭若市。
為進一步深化“光盤行動”,泓禧棠酒店的服務人員不僅會根據就餐人數提醒顧客適量點餐,還會在合理定價下控制菜品分量。
“客戶在結賬前,酒店服務人員會主動提醒打包,提供打包服務,嚴格落實‘光盤行動’的倡導;廚房部門也會跟進菜品的呈現要求,盡量控制菜品的分量,或者提供小份菜。”河南泓禧棠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邢松談道。
自倡導“光盤行動”以來,越來越多的市民和餐飲企業開始自覺踐行節約糧食的理念。
讓每一顆紅薯“物盡其用”
近年來,麻、辣、鮮、香、酸五味調和成的酸辣粉熱銷全國,成為連接農副產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的重要產業之一。為支持酸辣粉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河南省曾印發《河南省酸辣粉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培育發展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現代加工新模式。
在酸辣粉這個賽道上,河南豫道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豫道農業”)走出了自身特色。記者了解到,該公司通過多年發展,形成了種紅薯、做粉絲、賣酸辣粉產業鏈,不僅產品銷量全國領先,還通過不斷加大自主研發和設備改造,推進加工提質增效,讓生產效率得到更大提升,讓糧食損耗大大減少。
糧食產后環節損耗不容忽視。豫道農業董事長趙豪告訴記者,為了讓每一顆紅薯“物盡其用”,做好食品安全管理,推動糧食產后節約減損,公司建立了生產智能化管理系統,原料從進廠到成品出廠,690個點位實時監控可追溯。
在速食酸辣粉的包裝方面,豫道農業也進行了精心設計,以求減少包裝材料的浪費。
當前,不少地方和企業正通過技術升級,提高成品糧出品率,促進糧食副產物綜合利用,減少過度加工導致的糧食損失。
餐飲企業積極響應行業倡議
12月1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飯店協會等9家協會共同發出倡議,倡導餐飲行業經營者(含個體經營勞動者)通過創新舉措、公益宣傳、優化服務等方式,遏制行業中餐飲浪費現象,履行責任,引導消費者合理點餐用餐。
當前,億康餐飲集團旗下的張氏寬窄巷與張氏白鹿原等品牌,正在積極推行一系列舉措,持續深化“光盤行動”,促進行業自律。
億康餐飲集團董事長張寬表示,在張氏寬窄巷,他們率先對菜單進行了優化,增加了“小份菜”與“單人餐”的選項。深受顧客喜愛的擔擔面、酸辣粉等小吃,均提供小份搭配。這一舉措既滿足了不同食量顧客的需求,也確保了食客能夠享受到豐富多樣的就餐體驗,更有效減少了食物浪費。
億康餐飲旗下的服務員在點餐環節會主動提示顧客適量點餐,并根據用餐人數給出合理建議。餐廳內張貼有醒目的“光盤行動”宣傳海報,營造出節約糧食的濃厚氛圍。該企業從餐飲服務到店面管理,全方位鼓勵更多人參與到“光盤行動”中來。
記者了解到,張氏白鹿原側重于菜品分量的精細化控制與打包服務的提升。廚師團隊會根據大數據分析與顧客反饋,對菜品分量進行重新調整,確保既能呈現陜西美食的豐富與大氣,又能避免過度浪費。店內還設置了“糧食節約宣傳角”,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向顧客介紹陜西傳統飲食文化中蘊含的節約理念,讓顧客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能受到節約糧食的教育與熏陶。
哈爾濱市飯店烹飪協會也于近日發出《從我做起 反對餐飲浪費》倡議書,向全市飯店餐飲行業發出倡議,要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經營理念。
(本欄目由中國城市報記者胡安華采寫)
觀點擷英
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
耕好節糧減損“無形良田”
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的《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3》提出,到2035年,若我國糧食收獲、儲藏、加工和消費環節實現三大主糧損失率減少40%,可降低三大主糧損失約550億公斤。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必須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社會氛圍,加快構建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節約糧食全鏈條。從種植環節來看,要通過提高整地播種質量,減少種子浪費;選用推廣抗逆減災高產穩產優良品種與配套栽培管理技術,防災減損;實施綠色高效病蟲草害精準防控,推廣應用智能化、精準化糧食作物收獲機械,降低機收損失,確保豐產豐收。以小麥為例,如果全國小麥機收損失率平均下降1個百分點,就可挽回糧食12.5億公斤。(中國城市報記者張永超采訪整理)
中國糧食博物館館長、河南工業大學教授師高民:
堅定落實“藏糧于地
藏糧于技”戰略方針
我國是世界糧食消費第一大國,每年消費約8億噸糧食,有三分之一直接用于口糧,三分之二都在糧食、榨油、飼料、食品、制藥等工業鏈上循環,社會經濟發展對糧食數量質量過度依賴。
在此背景下,我認為要通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手段,對將來的特殊情況進行科學預判,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以減少糧食的用量、進行合適的儲量,降低社會發展的運行成本。要堅定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方針,提高糧食產量;加快儲藏、流通、加工以及餐飲管理制作等環節的智能化改造,減少糧食的損耗。(中國城市報記者鄭新鈺采訪整理)
中國全聚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金梅:
踐行制止餐飲浪費的企業擔當
近年來,全聚德集團將制止餐飲浪費納入日常巡檢、生產加工環節,門店原材料按需采購、精準備貨,庫房依科學分類、先入先出原則管理;加強食材精細使用,控制菜品制作出成率,減少浪費及垃圾產生。在菜品設置和餐廳服務環節,推出“小份菜”、調整菜量,設立“制止浪費監督員”,及時提示消費者適度點餐和剩菜打包,開展“光盤行動”。服務員不向就餐客人推薦過量菜品,就餐完畢主動提供環保飯盒和塑料袋,勸導顧客將剩余飯菜打包。在線上外賣環節,同樣設置“小份菜”避免浪費,開發“一人食烤鴨套餐”并增設湊單小食;設計制作“厲行節約宣傳輪播圖”,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多舉措杜絕餐飲浪費行為。
此外,全聚德集團將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為常態化工作任務緊抓不懈,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參與到內部餐飲生產、加工、服務的全過程,監督檢查內部加工生產的浪費行為,深入開展“光盤行動”,引導顧客文明消費,積極打造“節約型餐飲”,踐行社會擔當。(中國城市報記者葉中華采訪整理)
浙江工商大學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所所長周鴻承:
“食育”是減少食品浪費的長效方式
反食品浪費是“終端管控”,減少食物浪費和折損。加強飲食教育,即食育,是制止食品浪費行為的有效方式。北歐地區及日本等國家已經有“食育法”。以日本為例,早在2005年,就頒布了《食育基本法》,并將其作為一項長期的國民飲食行動,以家庭、學校、保育所、地域等為單位,在日本全國范圍進行普及推廣。為了推廣食育,日本政府每年都設有專門預算。
反食品浪費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建立長效機制。應從兒童抓起,培養全民族珍惜、充分利用及認識食物的“大食物觀”,使之成為深遠的文化習慣。(中國城市報記者邢燦采訪整理)
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湯蘊懿:
推廣“小份菜” 倡導新風尚
近日,上海多個商圈里的餐飲店積極響應《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方案》,已開始供應“小份飯”,這一舉措值得贊賞。
“小份飯”是一種綠色消費方式,給商家和消費者都帶來了積極影響。對商家而言,有助于減少食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也可能吸引更多注重節約的顧客,提升品牌形象。對消費者來說,“小份飯”能夠滿足不同食量顧客的需求,尤其是對于食量較小的顧客,可以避免因點大份吃不完而造成的浪費;同時,消費者也能以較低的價格嘗試更多種類的菜品,增加了用餐的多樣性和滿意度。此外,這一做法也體現出上海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積極引領居民消費習慣變革,助力形成良好社會氛圍的決心和行動力。(中國城市報記者王迪采訪整理)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食材供應鏈分會秘書長秦玉鳴:
減少食材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原料浪費
食材供應鏈流程復雜,涉及從生產、加工、流通直至終端消費等多個關鍵環節。在這些環節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食材損耗和浪費的情況。
以食材生產加工為例,原料利用率低下是導致資源浪費的一個關鍵因素。隨著現代工業的進步,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產生了“大米過度精煉、面粉過于白皙、油品色澤過淺”等現象。精細化的消費偏好和商業理念逐漸滲透至更多的食材加工領域。加工過程越復雜、產業鏈條越長,原料的損耗和能源的消耗也隨之增加。過度加工實際上造成了食材的隱性浪費,這種現象也對食材的有效供應和加工業的質量效益產生了影響。食材生產加工端的企業應當重視原料利用率的研究,減少加工過程中的原料浪費,并在必要時探索產品殘余的二次加工利用潛力。(中國城市報記者刁靜嚴采訪整理)
《中國城市報》(2024年12月16日第04-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