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公布《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回收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在總體要求中,明確提出,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應與電動自行車鋰電池生產企業在產品研發階段加強綠色設計,提高產品的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維護性。
廢舊鋰電池存在安全隱患
電動自行車使用的蓄電池主要有鉛蓄電池和鋰離子蓄電池兩種。鋰離子電池具有小巧輕便、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常見的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主要有錳酸鋰電池、磷酸亞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等。
今年以來,國家已出臺一系列政策,對電動自行車的生產標準和鋰電池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電動自行車行業規范條件》《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規范》《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電池健康評估工作指引》等。
同時,我國以舊換新工作的推進也進一步激活了電動自行車的市場活力,北京、深圳、上海等地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細則陸續出臺。此前《推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實施方案》指出,廢蓄電池如果拆解處理不當,將會危害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對于以舊換新過程回收的電動自行車廢蓄電池,均應交由合法且具備相應能力的單位規范拆解處理。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披露的數據,我國是全球電動自行車生產、消費大國,目前國內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超3.5億輛。隨著產銷量逐年增長,鋰離子電池電動自行車總量和占比也逐步提高。據估算,截至目前全社會配備鋰離子電池的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超5000萬輛。
隨著電動自行車的社會保有量呈現出不斷攀升的態勢,電動自行車更新換代的節奏也日益加快。部分廢舊鋰電池流入二手市場或小作坊,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中國城市報記者了解到,鋰離子電池自身的電化學特性決定了在充電過程中,其負極表面很容易析出樹枝狀金屬鋰,形成“枝晶”。隨著使用時間和充放電循環次數的增加,“枝晶”會逐漸增大,最終刺穿電池隔膜造成內部短路,導致電池內部溫度迅速提高,引發起火甚至爆炸。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顯示,目前消費者使用的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電池中,除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產品外,一些拼改裝的鋰離子電池也占有一定比重。這些電池多是由無質量保障條件的小作坊使用梯次利用乃至報廢淘汰的電芯自行組裝生產的,雖然價格便宜,但電芯之間一致性較差,基本未經過嚴格的針刺、過充電、過放電、熱濫用等測試驗證,電池管理系統(BMS)也較為簡陋甚至缺失,難以在電池出現過充電、過放電、短路、溫度異常等情況時加以有效保護,非常容易引發惡性火災事故,存在的風險隱患不可小覷。
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征求意見稿》明確了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在鋰電池回收中的責任,這將極大地促進鋰電池的正規回收渠道建設,并推動企業與電池制造商之間的合作,確保電池設計更有利于回收。新規還將促使企業建立更加高效的回收網絡,提高廢鋰電池的回收率,減少環境污染,同時為鋰電池的循環利用奠定基礎,有助于形成閉環管理模式,提升整個行業的可持續性。
生產企業
應承擔回收主體責任
廢舊鋰電池的安全回收利用問題,目前已經成為行業內的一塊“心病”。
針對電動自行車鋰電池回收難的原因,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是消費者可能對回收流程的不了解;二是鋰電池回收價格太低,遠低于鉛酸電池;三是部分電池安裝以后拆卸困難。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分析,電動自行車鋰電池的回收過程復雜且不易普及,涉及包裝、運輸、回收網點服務、拆解、梯級利用等多步驟,特別是包裝和運輸階段難度較高,加之拆解過程中自動化面臨挑戰,使得整個回收鏈條不暢。完整的鋰電池回收利用鏈條涵蓋生產、消費、回收和綜合利用等多方面,涉及多種主體,包括電池生產者、銷售者、回收服務網點、再生利用企業等,應保證廢鋰電池的順利回收和高效再利用。
提及電動自行車鋰電池的回收利用價值,張孝榮稱,電動自行車鋰電池的金屬成分如鋰、鎳、鈷等元素是鋰電池中重要的活性物質,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同時,電池中的塑料、包裝材料等也可以經過處理后轉化為再生資源。
余豐慧補充道:“鋰、鈷、鎳等金屬不僅價格昂貴,而且是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系統等新興產業的關鍵原材料。通過科學合理的回收技術,可以從廢舊電池中有效提取這些金屬,既減少了對原生礦產資源的依賴,又降低了開采和加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此外,回收的電池還可以經過檢測修復后作為二手電池使用,延長了產品的生命周期。”
在回收處理過程中,電動自行車相關企業扮演什么角色?《征求意見稿》提出,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應承擔廢鋰電池回收主體責任。《征求意見稿》還提到,再生利用企業應具備廢鋰電池拆解、破碎、分選、冶煉等能力。
在余豐慧看來,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承擔廢鋰電池回收主體責任這一規定,體現了“生產者責任延伸”的理念,即生產者不僅要負責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還要對其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負責,包括廢棄物的管理和回收。這樣的安排能夠激勵企業從設計階段就考慮產品的可回收性,優化生產工藝,降低回收成本;同時也促使企業積極參與社會環境保護工作,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長遠來看,這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履行都有積極意義。
袁帥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袁帥表示,對于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承擔廢鋰電池回收主體責任的規定,這無疑是符合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這一規定將促使生產企業更加注重產品的綠色設計,提高產品的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和可維護性,從而在源頭上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同時,這也將推動生產企業積極參與電池回收,構建回收網絡,提供回收服務,從而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目前,電動自行車行業已有龍頭企業率先出招。比如,10月17日,九號公司與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林美”)下屬子公司——武漢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將以九號門店為觸點,利用“格林回收”數字化平臺和回收網絡體系合作開展針對九號旗下的電動兩輪車、電動滑板車、電動平衡車等全系產品的鋰電池回收業務。這也是我國電動兩輪車行業,第一個由生產企業主導的鋰電池回收項目。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節能與綜合利用處相關負責人對上述雙方在短交通領域鋰電池回收模式提出了三點期待:一是期待雙方的鋰電池回收模式能夠在全國推廣;二是期待雙方開展全方位、多層面的合作;三是期待雙方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共同為綠色低碳發展貢獻力量。
企查查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電池回收相關企業注冊量逐年增加,2023年共注冊4.6萬家相關企業,創近十年注冊量新高。企業存量方面,我國現存16.2萬家電池回收相關企業,行業分布上以批發和零售業為主,占比46.7%;注冊資本區間分布上,我國電池回收行業以小型企業為主,注冊資本在200萬元以內的企業占比超五成。
新規實施后,電動車鋰電池回收與利用的前景將十分廣闊。張孝榮指出,隨著政策的推動和企業對環保和經濟效益的追求,鋰電池回收網絡將逐步完善,處理技術也將不斷提高。這將為相關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機遇,同時也能夠推動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余豐慧進一步表示,隨著政策的支持和技術的進步,預計未來幾年內將出現一批專注于鋰電池回收的專業化企業,形成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回收效率。對于相關企業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那些能夠快速適應政策變化、掌握核心技術、構建高效回收網絡的企業將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獲得更好的發展前景。同時,這也可能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創新,例如電池租賃、共享換電等,從而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中國城市報》(2024年12月30日第09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