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據美國趣味工程網站近日報道,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3D打印技術,成功研制出一種超薄且超銳利的微針。這款微針能夠將基于基因療法的治療藥物精準遞送到耳蝸內無法觸及的區域,從而幫助患者恢復聽力。
人耳蝸結構復雜,且充滿液體,將治療藥物準確且安全地遞送到耳蝸內的合適位置困難重重。另外,要想將藥物遞送到正確位置,需要穿過約2毫米寬的耳蝸膜。傳統手術器械在遞送過程中,容易導致耳蝸膜撕裂,進而造成不可逆轉的聽力損傷。
雙光子光刻技術是一種能夠制造極精細結構的3D打印方法。研究團隊采用這一先進制造技術,打造出一種比耳蝸膜更薄的微針。這款微針的寬度與人類頭發絲的寬度相當,而且比現有醫用針更鋒利、更堅固。
團隊表示,這種微針的主要作用是在不損傷脆弱的耳蝸膜的情況下,將藥物精準送入耳蝸內。此外,該微針還能夠從耳蝸中提取液體樣本,有助于診斷梅尼埃病等內耳疾病,從而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治療方案。
團隊已經開展了廣泛的測試,證實這款微針性能良好。在動物身上開展的試驗,也未觀察到任何副作用或聽力損失情況。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