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
河南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呂沛宛
俗話說,早睡早起,精神百倍。近日網絡上熱傳一份“冬日最佳作息時間表”,提出寒冬季節應早一點睡覺,晚一點起床,合理安排一日作息。
按照這份冬日作息建議,7—8點起床排便,8—9點吃營養早餐,9—11點做重要的事情,11點—12點半午餐散步,12點半—13點午休,13—15點專注做事,15—16點補充營養,16—17點運動拉伸,17—18點晚間放松,18點—19點半晚餐散步,19點半—22點看書泡腳,22點—次日7點充足睡眠。
關于四季起居,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就有詳細論述,其中特別提到“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中醫理論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養生應跟著日光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冬季是萬物潛伏閉藏的季節,人們應順應“冬藏”原則,適當延長睡眠時間,將作息調整為“早睡晚起”,比其他季節早睡一兩個小時,再晚起一兩個小時。河南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呂沛宛提醒,本就陽氣偏弱的老年人,最好等太陽出來再起床,以避寒邪。
根據“十二時辰養生法”,卯時(5—7點)為大腸經當令,晨起后適量飲水,促使大腸經進入活躍狀態,有利于通宿便,冬季排便可隨晨起時間推遲而略有延遲。辰時(7—9點)為胃經當令,此時進食品種多樣的早餐有利于人體開啟全新的一天。巳時(9—11點)為脾經當令,胃主受納,脾主運化,通過脾氣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轉輸,可促進人體的氣血生化,使生命力旺盛。午時(11—13點)為心經當令,飯后午休片刻,有利于養心安神,可以睡個子午覺,幫助恢復精氣神,但不要超過半小時。未時(13—15點)為小腸經當令,在此前午餐,能使小腸在其功能最旺盛之時更好地吸收營養。申時(15—17點)為膀胱經當令,此時多喝水,利于代謝產物排泄。酉時(17—19點)為腎經當令,應按時晚餐,不宜過飽。戌時(19—21點)為心包經當令,此時適量運動或娛樂,有助于氣血運行,怡養心神,養護心氣,建議散步、睡前泡腳,以身體微熱不出汗為佳,有助提高睡眠質量。亥時(21—23點)為三焦經主時,三焦是人體氣化的場所,在此時入睡,百脈、臟腑都能得到最好的休養,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冬天可適當再早點睡覺。由此來看,網上流傳的“冬日最佳作息時間表”總體較為合理,但在細節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關于飲食,呂沛宛發現,很多人有早餐吃水果的習慣,她建議冬季盡量多吃溫熱的食物,避免寒涼飲食影響抵抗力,導致感冒、咳嗽、腹瀉。關于運動,冬季晨練時間應比其他季節晚一點,一定要在日出之后,傍晚鍛煉則要比其他季節早一點,要在日落之前結束,呂沛宛建議盡量選擇舒緩的運動方式,比如散步、站樁、八段錦等。關于睡眠,呂沛宛認為,由于體質、年齡、性格、工作等因素,每個人對睡眠的需求不同,睡眠的深淺也不一致,總的來說,應按時就寢和起床,實際睡眠時間應因人而定,以充足而不過度為宜。
呂沛宛強調,養生應以調攝情志為先,如若過于拘泥時間表,造成情緒緊張,未免得不償失。“比如午飯只要膳食均衡、營養充足,15—16點就不一定要額外補充營養了。隨著輕斷食的風靡,很多人17點之后就不再進食,因此晚餐怎么吃,可遵循個人生活習慣。有些人學習工作消耗大,20點后還想吃點東西,也未嘗不可,只要在睡前兩小時做到不再進食就可以了。”總的來說,冬季要通過足量睡眠、適度運動、減少憂思,讓勞作了一年的身體得到最大程度的休養。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