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南方人要少洗澡?近日,知名科普博主“中國氣象愛好者”建議南方居民冬天不要天天洗澡并給出氣象科普分析,引發熱議。
“中國氣象愛好者”指出:“最近一段時間,干冷空氣連續南下,南方中東部幾乎都沒有降水,空氣非常干燥。如此干燥之下,天天洗澡恐怕不是很好的選擇,因為頻繁洗澡會加速破壞皮膚油脂層,輕則讓皮膚干燥緊繃不適,重則會導致皮膚皸(jūn)裂發癢甚至出現更多癥狀。”
對此,不少南方網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洗澡跟吃飯一樣,不洗澡睡不著啊!”“我們兩廣人必須一天兩洗”。一部分人表示難以接受減少洗澡次數的建議,認為這會影響個人衛生;而另一部分人則認同專家意見,并分享了自己的應對方法,比如縮短沐浴時間或使用保濕產品來緩解肌膚不適。
南方人冬天到底要不要少洗澡?日前,“中國氣象愛好者”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對爭議作出回應:“洗澡與否取決于個人習慣及實際情況,但如果所在區域很干燥的話,適當降低洗澡頻率是有必要的。”
洗澡已經“刻進基因”
近日,隨著干冷空氣連續南下,南方中東部地區迎來了一段異常干燥的天氣。記者注意到,在社交平臺,近期有不少南方居民分享了自己因干燥洗澡而產生裂紋的經歷:“最近發現小腿總是莫名其妙地發癢”“昨晚洗完澡之后發現腿上竟然出現了裂紋”,這些癥狀很可能就是由空氣過于干燥所引起的。
“深圳超級干,干到鼻子爆皮。”2024年12月20日,深圳市民張小美告訴記者,雖然空氣干燥,但對她來說,每天洗澡已經“刻進基因”了。“不洗澡感覺自己臟臟的,我一大罐潤膚露一周就用了一半,就這樣,脫衣服還是會有皮屑。”
“對于我們來說,洗澡不僅僅是為了清潔,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取暖方式之一。”生活在廣州的盧曉杰告訴記者,在南方很多家庭并沒有集中供暖系統的情況下,利用熱水浴達到御寒效果的做法十分普遍。
冬天為何不能頻繁洗澡?
近日,福州、南昌、南寧等城市的相對濕度降至40%左右;廣州、武漢、杭州、長沙等地更是低至30%;而南京和上海的濕度甚至僅有20%。
當空氣濕度較低時,人體通過呼吸和皮膚蒸發失去水分的速度會加快,導致體內缺水,進而使肌膚變得干燥緊繃。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仍然保持每天沐浴的習慣,很容易破壞掉保護我們身體免受外界侵害的天然屏障——皮脂膜。這層由皮脂腺分泌出的油脂所形成的薄膜能夠幫助鎖住水分,防止過度流失。一旦被過度清洗去除后,不僅會讓肌膚更加干燥,還可能引起瘙癢、紅腫等問題,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皸裂等癥狀。
冬天,適當減少洗澡次數是非常必要的,建議大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頻率,并采取一些措施來緩解因環境因素造成的不適感。“中國氣象愛好者”告訴記者,洗澡與否取決于個人習慣及實際情況,但如果所在區域確實很干燥,那么適當降低洗澡頻率是有必要的,“當然,如果能夠確保每次洗完澡后及時涂抹潤膚露等護理用品,保持身體滋潤,則可以按照平時的習慣來進行日常清潔。”
干燥季節如何清潔皮膚?
“冬季并不需要過于頻繁地進行全身的沐浴,如果沒有從事太重的體力工作或在戶外長時間做劇烈運動,正常一周進行1-2次全身沐浴較好。”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王曉陽表示,秋冬季由于空氣中的含水量下降,皮膚丟失的水分增加,洗澡不需要洗得太頻繁,“肥皂、沐浴液要稍微少用,洗澡的時間短一些,洗完澡將身體擦干之后,一定多涂具有保濕潤膚效果的潤膚乳,才可維持良好的皮膚屏障功能。”
王曉陽強調,冬天洗澡時應注意通風換氣,以防水蒸氣過大而導致缺氧、昏迷。洗澡時不宜先洗頭,并且洗澡的水溫不能過高,以免造成血管擴張、心肌缺血。
如果皮膚非常干燥,應該盡量減少使用洗浴產品的次數。如果皮膚是油性的,經常有皮脂溢出的情況,可以選擇清潔力度比較強的潔面皂、潔膚皂,或者清潔力度比較強、有控油作用的沐浴液進行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