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為患者手術。
罹患腦梗僥幸挽回生命后,安徽銅陵的劉先生留下后遺癥——左側肢體偏癱,左手指屈曲痙攣嚴重毫無功能,對生活造成極大困擾。近期他慕名來湖北就醫,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Ⅲ科中樞性痙攣癱外科治療團隊創新性為他實施了湖北首例T1脊神經根切斷術。術后,劉先生緊握3年的手終于可以伸開,其肢體痙攣性癱瘓癥狀得到明顯緩解。
3年前,劉先生因腦梗致左側肢體偏癱,雖堅持康復鍛煉,但偏癱肢體的痙攣狀態毫無改善:左手5指始終呈屈曲握拳狀,自主伸指、伸腕功能基本喪失,且左側膝和踝關節僵硬屈曲障礙。為了改善上肢活動功能,去年底家屬帶著劉先生慕名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求助。
該院神經外Ⅲ科冀保衛副主任醫師接診后,仔細查體和綜合評估后分析,劉先生屬于中樞性損傷導致的肢體痙攣性癱瘓,傳統的治療方法很難克服肢體功能障礙。冀保衛與他及家屬溝通中介紹,目前利用外科手術的方法治療肢體痙攣性癱瘓的臨床研究已取得較大進展,可考慮實施T1脊神經根切斷術改善上肢肌張力。
去年12月13日,在麻醉科保駕護航下,T1脊神經根切斷術如期開展。術后第1天,劉先生左上肢肌張力明顯下降,5個手指可以主動做部分伸指動作,其中食指改善最為明顯,主動伸指可接近伸直狀態,伴隨前臂上抬左手也可以觸碰到頭部了,他和家屬對手術效果非常滿意。冀保衛介紹,手術恢復期過后,劉先生的肢體功能還會進一步改善。此后還需要約1年的持續康復期,以居家鍛煉為主,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冀保衛介紹,因先天性或后天性腦損害導致的偏癱肢體高痙攣狀態,稱之為中樞性痙攣癱,多見于先天性腦癱、腦出血、腦血栓及腦腫瘤等疾病的后遺癥,其中手的屈曲痙攣治療極其困難,既往常規手術方法因術后極易復發而被棄用。因手指屈曲痙攣緩解不了,患者手功能無法恢復,功能重建困難,患側肢體多處于無功能狀態。
冀保衛提醒,各種腦部或脊髓疾病導致的痙攣性偏癱患者,發病后經常規康復治療半年以上、肢體高肌張力狀態不能有效改善的,可以考慮選擇適當的外科手術來改善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