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位于南京市溧水區經濟開發區的星銀藥業新基地項目施工現場,塔吊林立,工人們正鉚足干勁加快這一江蘇省重大項目建設。據了解,該重大項目將建成江蘇省中藥產業化基地和醫用產品生產基地,進一步提升中藥、醫用產品產能,更好地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為當地經濟發展增加新動能。
人民圖片
經濟大省再次被委以重任。前不久召開的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鼓勵其他地區因地制宜、各展所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地方經濟工作會議陸續召開。多個經濟大省表態,要堅決扛起“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政治責任,以高質量發展新成效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城市報記者調研發現,近年來各經濟大省以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以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激發市場活力,既有“量”的支撐,也有“質”的示范,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提供有效助力。
“火車頭”帶動作用明顯
過去一年里,“經濟大省”一詞頻繁出現在重要會議中。
2024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繼續發揮好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更好發揮帶動和支柱作用。
在受訪專家看來,經濟大省既是“頂梁柱”也是“風向標”,是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窗口。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濟大省是全國經濟的頂梁柱,其表現直接影響經濟全局。同時,來自經濟大省的財政轉移支付有效支撐了其他地區經濟與財政。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經濟大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全國經濟增長貢獻顯著,同時在稅收貢獻、產業發展、外貿出口、消費市場等多個方面均占據重要地位。”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說。
“硬核”數據是上述觀點的有力佐證。2023年經濟總量排在前十位的經濟大省地區生產總值約占全國經濟總量61%,前十位工業大省約占全國工業增加值64%,前十位消費大省約占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前十位外貿大省約占全國進出口總額82%。
進入2024年,經濟大省數據同樣亮眼。前三季度,全國經濟增長4.8個百分點中,排名前十位經濟大省貢獻了3.1個百分點。特別是9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的一攬子增量政策,經濟大省推動落地見效普遍較快,在全國經濟回升向好大局中的作用體現得更加充分。
觀察經濟大省,既要看短期之“形”,更要看長期之“勢”。這些經濟大省地區生產總值呈現出“你追我趕”的積極態勢,不斷邁向新臺階。
廣東省在2023年成為我國首個GDP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2024年前三季度,江蘇省與廣東省的GDP差值相比2023年同期從2981.63億元縮窄至2194.88億元。此外,浙江省2024年上半年GDP首次突破4萬億元大關。
為高質量發展“打樣”
經濟大省既要有“量”的支撐,也要有“質”的示范。“當前,經濟大省在中國經濟體系中的地位愈發凸顯,其產業結構和經濟質量持續優化提升,正逐步從規模化向高質化、高端化的轉型。”盤和林說。
彭澎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提到,經濟大省不僅在經濟總量與增長速度上持續領跑全國,更在科技創新領域及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發展上展現出引領作用,成為高質量發展示范地。
中央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從供給側看,經濟大省作為創新的主力軍、改革的先行者、開放的排頭兵,是新業態新動能和新質生產力形成發展的“策源地”。
當前,主要經濟大省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產業結構加快優化,新動能持續壯大。以山東省為例, 2024年1月至11月,全省“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投資增長7.4%,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58.6%;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9.4%,增速高于全部投資增速15.7個百分點。
作為北方經濟的“扛把子”,山東省始終穩扎穩打、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不斷邁進。不久前召開的山東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更大力度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超前布局”“更大力度提升服務業貢獻度”“更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在質的有效提升方面,河南省近年來表現同樣不俗。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王旭介紹,3年多來河南省堅持創新驅動,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河南建設的核心位置。省實驗室實現從0到27的快速跨越,并形成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谷“三足鼎立”的科技創新大格局。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1.2萬家,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長62.3%。
因地制宜 各展所長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經濟大省踐行挑大梁,未來將謀什么?怎么干?
彭澎認為,從目前情況看,廣東省在2024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上面臨一定挑戰,江蘇省在追趕廣東省的進程中顯得更為積極有力。相比其他省份,上海市房地產市場表現穩健,為當地財政收入提供了較為穩固的支撐。
“2025年穩增長、穩就業、穩消費、穩財政、穩外貿仍然面臨較大壓力。” 彭澎建議,各經濟大省要因地制宜,針對薄弱環節,拿出切實辦法,關鍵是要讓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有投資信心,讓人民群眾有消費信心。
盤和林認為,經濟大省應持續增強產業動力,特別是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需繼續壯大制造業;同時,經濟大省需加大創新發展力度,其中大城市應發揮引領作用,成為創新驅動引擎和國際交流窗口;此外,經濟大省還應承擔起先富帶后富的責任,助力其他地區邁向共同富裕。
摩拳擦掌顯身手,你追我趕拼經濟。中國城市報記者注意到,目前經濟大省不僅喊出發展口號,還已著手細化和鎖定目標。
日前召開的廣東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各項部署要求,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政治責任,走穩走實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會議提出十項具體措施,涉及消費、投資、外貿外資、城鄉發展、深化改革等多個方面。
2025年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內部挑戰依然存在,廣東省作為“經濟第一大省”將如何穿越周期再啟新篇?會議提到,要更大力度穩外貿穩外資,全力穩住國際市場份額,認真落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浙江省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朱衛江日前在浙江省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浙江一定自覺扛起政治責任,不僅在“量的合理增長”上走在前列,更在“質的有效提升”上示范引領,在“服務國家戰略”上主動擔當,更好發揮帶動和支柱作用。
在“質的有效提升”方面,朱衛江提到,浙江將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的質效,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統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蝶變走新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快建設現代化企業和世界一流企業,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多貢獻。
“目前,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發揮總體是好的,但也面臨一些困難挑戰。”中央財辦有關負責人透露,有關方面正在研究相關政策。初步考慮,在資金支持上,可加大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的支持力度,擴大專項債使用范圍,在項目申報、資金分配等方面給予更多自主權。
上述負責人說,支持經濟大省發揮挑大梁作用的同時,也要鼓勵其他省份各展所長、奮勇爭先,發揮比較優勢。在此基礎上,各省區市強化合作、統籌聯動,共同為全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發揮作用。
《中國城市報》(2025年01月06日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