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黑膠唱片店內部景觀。受訪者杜先生供圖
一張小小的球星卡,可拍賣至千萬元;一雙發售價為1000元的潮流聯名球鞋,轉手便能賣到上萬元;一張經典黑膠唱片,憑借獨特的收藏價值,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
這幾年,隨著潮流文化的蓬勃發展以及“粉絲”群體的壯大,以往相對小眾的收藏品類,逐漸成為投資新寵。
小眾收藏熱度攀升,究竟是相關主體對藏品內在價值深入研判后的理性抉擇,還是僅受市場熱度裹挾的盲目炒作?
“既是樂迷,也是投資者”
音樂愛好者杜先生投身黑膠唱片收藏已有5年。在他空間不大的家中,滿滿當當地擺放了400多張(套)黑膠唱片,其中既有年代深久的“老物件”,也有后來限量發行的珍藏套裝。
“我的黑膠收藏里,年代最久的是一張1932年的京劇老唱片,距今已有90余年了。有趣的是,即使歷經歲月滄桑,如今它依舊能在相應的機器上順暢播放出來。那聲音一出,仿佛瞬間把人拉進了舊時光里。”杜先生提起自己的藏品,笑意滿滿。
“我一開始收藏唱片還是因為熱愛音樂,喜歡黑膠帶來的獨特氛圍感,每一次聆聽都是與音樂及生活的深度對話。”杜先生向中國城市報記者表示,隨著復古文化回潮,近幾年國內黑膠唱片市場熱度急劇攀升,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黑膠唱片領域。“以前身邊玩黑膠的人屈指可數,現在能碰到不少同好。”
為什么部分黑膠唱片價格能一路高漲?
對此,杜先生談道,音樂文化的深度沉淀與人們對高品質音樂體驗的追求,是推動黑膠唱片價格上漲的一大因素;加上社交媒體上黑膠唱片分享熱潮,讓更多人看到了黑膠的獨特魅力,催生購買需求。此外,唱片公司限量復刻經典專輯、知名音樂人推出專屬限量版黑膠,以及部分黑膠唱片在收藏市場的稀缺屬性,都促使其價格不斷攀升。
“在黑膠收藏圈,很多人既是樂迷,也是投資者。”據杜先生介紹,“投資玩家”基本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各種渠道搶得限量黑膠,在二手市場上賺取差價的普通收藏者;另一類是有資金實力的“莊家”,他們通過囤積熱門黑膠,把控市場流通量,從而抬高價格。“這和炒房炒股有點類似,只不過這里炒的是音樂情懷。”
杜先生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以一套28張的周杰倫限量版黑膠唱片為例,發售時價格在7000元左右,如今其在二手市場的價格已飆升至2萬—3萬元。
“不是所有黑膠唱片都能身價暴漲,預測哪張會成為‘爆款’,難度不小。”杜先生坦言,“一般來說,經典、高人氣樂隊或歌手的限量發行版本、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版本,更具升值潛力。這需要‘玩家’對音樂歷史和市場趨勢有深入了解。”
實際上,不只是黑膠唱片,盲盒也存在類似情況。盲盒收藏者張先生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一個發售價格僅59元的隱藏款盲盒,在二手市場上曾被炒到近3000元,漲幅高達約50倍。
除此之外,數字藏品、限量版球鞋等,也已成為部分人眼中發財致富的新門道 。
從消費品收藏品到投資品
說到從收藏品變為金融產品,就不得不提球星卡。球星卡是一種印有各類體育明星形象、包含球員相關信息,或附帶球員親筆簽名、球衣切片,融合了體育、收藏與交易屬性的卡片。
據美國福克斯網站報道,著名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的一張“One Of One”(發行量僅為一張)球衣切割卡曾以240萬美元的價格拍出,約合人民幣1600萬元。相關拍賣行表示,這是有史以來在同一年內買進并售出的球星卡最高成交價。
實際上,球星卡并不是個新鮮事物,早在1880年就已出現,當時是美國煙草商的贈品,卡上印的是美國棒球運動員。后來,隨著多種體育運動尤其是球類運動的發展,專門制作、發行球星卡的公司越來越多,慢慢形成了一個產業。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成熟,現如今,球星卡全球市場規模將近上千億美元。
“主要是因為它與球員成就息息相關,很有收藏價值,且稀有卡數量有限,市場需求量大,所以價格就被炒得很高。”把“炒卡”當成副業的網友“豆豆”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體育賽事越來越火,代表性球星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粉絲’們都愿意購買。再加上有龐大的交易市場和權威的鑒定評分機構,買賣服務順暢便捷,能讓‘玩家’更放心地投資。”
“玩家”獲得球星卡的方式主要有兩種——拆卡和收卡。拆卡指購買球星卡公司發行的“盲盒”性質的卡盒、卡包,進行隨機的卡片抽取;收卡是指在二手市場或卡片交易平臺,對心儀的卡片進行購買、競拍。
在球星卡拆卡直播間,中國城市報記者看到主播展示著不同系列、不同類型的球星卡盒,單價在上百至上萬元一盒不等。
“球星卡號稱‘都市男性白領的奢侈品’。”豆豆表示,拆卡充滿了驚喜和變數,一旦抽出稀有卡片,轉手賣出價格立刻翻番的情況并不少見。“去年,我在一個直播間拆卡,出了一張NBA潛力新秀的稀有折射卡。當時這盒卡的價格為300多元,而這張新秀卡在市場上的價格至少能達到2000元。”
根據PWCC500指數,從2008年至今,投資球星卡的回報率高達834%,遠超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的230%。
近年來,國內球星卡市場迅速發展,吸引了大量資本的關注和投入。據報道,卡牌交易和發行平臺Card Hobby在2022年初獲得姚記科技A輪億元級投資,旗下擁有DAKA文化與卡淘兩大業務;卡淘2021年GMV(商品交易總額)突破6億元,同比增速超過300%。此外,球星卡交易平臺范斯貓FansMall于2022年5月再獲融資。
這些小眾收藏品,緣何能具備資產價值?產品戰略專家梁寧在《真需求》一書中提到,凡是可持續變現的,就有資產價值。梁寧認為,資產價值的產生有兩個核心要素,即產品或服務需要在一個專門的市場中能夠持續變現,并且其價值和價格依賴于市場共識。由此可見,新興投資品之所以能具備資產價值,正是與這兩個核心要素緊密契合。
堅持初心 莫讓炒作遮望眼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涌入這些新興投資領域,市場開始呈現出過度炒作的趨勢。回顧幾年前的“炒鞋”,便能窺見其隱藏的風險。
2019年,中國城市報記者曾采訪報道過“炒鞋”現象——發售價1000元的球鞋,轉手便能賣上萬元。巨大的利潤空間催生了消費者連夜排隊搶鞋的瘋狂場景。部分“炒鞋”平臺更是推波助瀾,推出“云炒鞋”交易模式及復雜的交易系統,甚至發布“炒鞋”指數,使“炒鞋”交易呈現出明顯的“證券化”趨勢。
炒字旁邊一把火。當市場陷入瘋狂漩渦,各種問題便浮出水面,例如假貨泛濫、鑒定不準確、售后維權困難等。亂象一度“驚動”央行——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曾發布《警惕“炒鞋”熱潮 防范金融風險》簡報,提醒各義務機構應高度關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實防范相關風險。
彼時,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向中國城市報記者分析稱,泡沫經濟注定不會長久,有些人將“炒鞋”當作一種理財或投資手段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炒鞋”最突出的風險就是泡沫太大,產品價格容易被操縱。
幾年過去,如今看來,曾經的“炒鞋熱”的確是一場虛火。
需要留意的是,當下市場上那些新興的投資品,諸如前文提到的球星卡,已然出現市場亂象。
去年末,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公安破獲一起特大網絡“直播帶賭”案,涉案資金超1億元。犯罪團伙借直播平臺,以眾籌盲猜球星卡引流,設置隱蔽賭博方式。警方深挖后,還發現另一相似作案團伙。
專家提醒,小眾收藏品若作為金融產品,其市場尚未規范,并且存在資本炒作現象,價格波動較大。消費者在購買時務必保持清醒的頭腦,量力而行,審慎投資,切不可被一時的市場熱度沖昏頭腦,盲目投機。
“在我收藏的黑膠唱片中,那些后期實現大幅升值的,實際上并非我一開始就抱著投資心態購買的。收藏還是要以興趣愛好為基礎,無論玩到什么程度,都要保持熱愛的初心。”音樂愛好者杜先生說。
《中國城市報》(2025年01月20日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