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申請過,怎么已經有了個人養老金賬戶呢?”收到銀行短信通知后,市民徐先生有些疑惑,他完全沒有開戶的印象,于是前往網點注銷賬戶。
個人養老金制度作為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一項重要政策,正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也引發了公眾對銀行個人養老金開戶模式的廣泛關注。然而在政策落地過程中,一些銀行員工因面臨開戶指標壓力而采取不規范的操作方式,進而催生了依賴第三方團隊的“層層外包”推廣模式,致使許多儲戶在未充分了解的情況下開通了賬戶。
第三方外包地推開戶
不少儲戶反映,自己還沒有完全了解開戶流程和相關條款,就“被開戶”了。市民王女士在辦理信用卡時,按照銀行員工指引簽署了一些文件并完成了面部識別,后來才發現這些步驟與個人養老金賬戶有關。不少市民也反映在換匯、申領銀行卡等常規業務中,被引導簽署預約開通賬戶的文件。
個人養老金制度在2024年12月15日起在全國全面實施,此前曾辦理過個人養老金預約開戶業務的客戶便會自動開通賬戶,在這一過程中,銀行系統并未設置二次確認環節。不少儲戶因預約開戶與開通時間間隔較長,有的甚至超過一年,導致對預約細節毫無印象產生疑問。
銀行員工面臨的開戶指標重壓是“被開戶”現象頻發的另一個原因。隨著開戶任務分配至各支行,不少基層員工背上了開戶指標。某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上海地區支行員工透露:“開戶指標不僅是客戶經理的任務,中后臺員工也要參與,年前每天每個人五到十戶,親戚朋友都開完了還是不夠?!边@會影響他們的績效考核和獎金發放,為此,不少員工不得不依賴地推團隊來完成任務。
地推團隊的介入進一步加劇了開戶亂象。在各大購物平臺搜索“個人養老金開戶”等關鍵詞,可以看到大量地推團隊的身影,這些團隊通過社交媒體、兼職群等平臺,構建起層層外包的推廣鏈條,形成了“開戶產業鏈”。
記者以銀行員工的身份向地推團隊咨詢個人養老金的開戶價格,發現單個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開戶價70元至200元不等。其中,四大國有銀行價格相似,均在70元至100元,而不少地方銀行由于知名度低、網點少等原因要價反而偏高。不過地推人員也表示,這都是根據銀行指標壓力大小、單量多少、同行競爭等因素綜合決定的,“年底的時候價格偏高,因為年度指標要結算了,年初或者季度初的時候價格低一點,這時候單子不多”。
除了線下地推外,不少團隊還通過社交媒體發布信息,例如在微博、抖音、小紅書等平臺上,以“養老金開戶即返紅包”“完成任務立得獎勵”等噱頭吸引大量兼職人員報名。在微信群和QQ群中,這種推廣信息更是隨處可見,記者添加了一個名為“全國開戶兼職群”的微信號,他時常發布與銀行個人養老金開戶相關的任務,并轉發自己跟銀行網點溝通、協商開戶價格、反饋完成數量的截圖。如:“農行養老金開戶,全國可做,條件簡單,完成即返30元紅包,歡迎兼職報名?!?/p>
中介團隊還會通過兼職網絡,將開戶任務層層分發。一些規模較大的中介團隊甚至會形成多個推廣小組,每個小組負責某一特定區域或銀行的開戶指標。推廣員完成開戶后,會將開戶截圖、綁定信息等發送給上級代理,整理后提交給銀行員工進行業績核對。
推廣代理張先生透露,他的任務主要來自某地農行分行的推廣需求。“銀行員工會發送我們開戶的指標數量和具體要求,比如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客戶需要符合‘繳納社?!颉隄M18歲未達到退休年齡’的條件,我們會通過朋友圈或者兼職群發布信息,吸引開戶?!蓖瓿砷_戶的客戶會收到銀行的短信確認,推廣員則通過截圖領取傭金,“一般一個賬戶30到50元不等,具體看銀行的指標壓力和上級中介的抽成情況”。
有些推廣團隊則將目光瞄準了各大村鎮,展開“村推”,主要對象是40歲—55歲的農村中年人。市民邵先生反映,他所在的老家農村最近經常有地推團隊擺攤,宣傳開戶贈送大米、油、面、雞蛋等日常生活用品,他的母親和阿姨均50歲出頭,聽說可以免費領禮品,便把手機交給地推人員開設了個人養老金賬戶,并由地推人員拍攝了相關信息照片,開戶行一家顯示是農行上海某支行,另一家顯示是農行廣州某支行。
“開戶熱”背后亂象多
上海市民徐女士就是被送禮品的地推人員吸引的,對方以“掃碼關注送玩偶”為由讓她開通了銀行個人養老金賬戶,并拿出一個支付二維碼表示需要核驗券碼,“不需要你付錢,只是一個記錄”?;丶液笮炫坎虐l現,這筆“0元付款”其實使用了銀行個人養老金開戶贈送的一筆66元“消費立減金”,相當于她付66元購買了一個小玩偶,“當時根本沒意識到,如果我自己開戶,立減金可以買些自己想要的東西,沒想到竟被地推人員通過商家碼‘套現’了”。
記者在投訴平臺看到,被市民吐槽“騙取消費立減金”的地推團隊數不勝數,他們還常常在各類展會內“流動作業”,如在某書展掃碼送帆布包、在亞寵展掃碼開戶送逗貓棒等相關用品,但這些用品的價格遠低于用戶開戶獲取的消費立減金。
個人養老金線上開戶流程簡單,不需要線下到場,僅通過掃描銀行提供的二維碼,使用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和銀行賬戶信息就能完成開戶流程。一位推廣代理透露:“只需要按照指示上傳身份證,綁定銀行卡,就能完成開戶,整個流程非常簡單,一天能開十幾個賬戶?!边@種推廣方式看似效率高,但在個人信息安全和賬戶管理方面潛藏著風險。
許多地推團隊并不是專業機構,而是個人組織的,不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去妥善保護客戶的敏感信息。張先生坦言:“開戶時客戶的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都需要錄入系統,這些信息直接存入銀行后臺,但任務完成后需要將信息截圖發給上級代理,有些底層代理推廣人員不注意隱私保護,截圖的信息并未脫敏?!?/p>
這些地推團隊的業務范圍并不限于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開設,還涉及其他類型的金融產品推廣,比如數字人民幣的開通、pos機推銷、各大App的借貸服務開通、應用軟件的下載……業務非常廣泛,這也進一步增加了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
一些犯罪團伙于是盯上了“村推”活動,將其變成套取個人信息的渠道。據央視報道,去年以來,河南有上萬名農村老人在激活電子醫??ǖ倪^程中被人私自開通了支付寶賬號,并且這些支付寶賬號被倒賣給了網絡賭博、洗錢等犯罪團伙,成為轉賬、洗錢工具。邵先生也擔心其親屬的相關個人信息會被開通其他賬戶,再被層層倒賣。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