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器人輔助下,骨傷診療中心團隊成功完成復雜骨盆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術。
武漢晚報訊(記者張金玉通訊員胡夢曾瀟瀟)近日,湖北省中醫院(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傷診療中心團隊在黃勇主任的帶領下,成功完成了院內首例機器人輔助下復雜骨盆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術,這一突破性進展標志著該院在創傷手術智能化、精準化、微創化征程中實現了新的跨越。
骨盆骨折常由高能量損傷引發,病情兇險,常合并多種臟器損傷,致死、致殘率高,是創傷骨科手術的“硬骨頭”。傳統的開放手術雖能讓醫生直視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固定,但需在患者身體上切開長達20余厘米的創口,患者術后恢復艱難。而閉合微創手術雖創傷較小,但操作極為復雜,每一步都依賴多次X光透視,稍有偏差就可能危及血管、神經及重要臟器,手術全程醫患雙方都承受著大量輻射,風險重重。
53歲女性患者張某(化姓),因車禍重傷昏迷,被診斷為骨盆粉碎性骨折,同時伴有顱內出血、肋骨骨折、肺挫傷及失血性休克等嚴重并發癥。在當地醫院緊急救治后轉至湖北省中醫院光谷院區,骨傷診療中心聯合ICU、神經外科、胸心外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團隊迅速展開聯合會診,全面評估病情后發現,其骨盆骨折屬不穩定型,若采用傳統開放手術的前后聯合入路復位固定,創傷過大不利于恢復。
黃勇主任果斷決策,建議采用閉合復位技術,借助全麻下的大負荷牽引糾正骨折移位,依托實時術中三維CT影像精準規劃置釘路徑,手術機器人以亞毫米級的精度在骨盆兩側精準置入兩枚LC-Ⅱ螺釘和兩枚骶髂關節螺釘(S1和S2),成功完成手術,術中出血量僅20毫升,顯著降低了手術風險和患者痛苦。
黃勇表示,隨著醫學工程學、人工智能與機械自動化等多學科深度交融,手術機器人在醫療界嶄露頭角。它依據術中三維CT影像精確規劃手術路徑,置釘精準度達亞毫米級,與傳統手術相比,手術時間大幅縮短,內固定精準可靠,放射線暴露和出血量銳減,用最少的內固定材料實現最優固定效果,詮釋了“快、準、省”的優勢。
目前,該科室在脊柱矯形、骨折及四肢骨折等多領域廣泛開展機器人輔助微創手術,效果顯著。未來,科室將緊跟科技前沿,向智能化、微創化、精準化骨科發展,秉持中西醫結合理念,為患者提供更優質服務,推動骨科醫療事業進步。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