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春節(jié)——中國人慶祝傳統(tǒng)新年的社會實踐”項目通過評審,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其中幾乎囊括了全國各地和春節(jié)相關的所有過年習俗。北京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千軍臺莊戶幡會、斂巧飯習俗將于正月十五、正月十六亮相,展現(xiàn)地道京味年俗。
作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千軍臺莊戶幡會和斂巧飯習俗活動,已經(jīng)在各自的村子里傳承了數(shù)百年?,F(xiàn)如今,活動已經(jīng)不僅僅是當?shù)卮迕竦膱F圓盛會,它還吸引來了眾多遠道而來的游客,大家共同在活動中分享過年的喜悅。
千軍臺莊戶幡會
“神仙”駕到 祈福迎祥
每年正月十五、正月十六這兩天,門頭溝區(qū)大臺街道的千軍臺村和莊戶村都會熱鬧非凡。大名鼎鼎的“千軍臺莊戶幡會”,就在這兩天舉行。
幡會的原名是“天人吉祥圣會”,又稱“天仙會”,以頌神祭神、祈福迎祥為主要內(nèi)容,始于明代,興于清代,據(jù)傳康熙年間曾受過皇封。兩天的盛會中,千軍臺、莊戶兩村互作主客村輪流走會拜訪,習俗歷經(jīng)約500年傳承至今。2014年11月11日,千軍臺莊戶幡會成功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村民們每年都盼著這幡會呢!”73歲的韓祥斌是莊戶村的村民,因為在村里德高望重,他還擔任了莊戶村的“會頭”。正月十五當天,兩村會首先舉行開箱儀式并掛幡,隨后莊戶村會作為客村,拜訪主村千軍臺村。兩村的幡會隊伍見面后,韓祥斌會手持撥子旗,與千軍臺村的會頭舉行“對旗”儀式。雙方互道一聲問候。
儀式舉行完畢后,雙方會頭齊聲宣布幡會開始,頓時鞭炮齊鳴,鑼鼓大震,兩村的幡旗也全都高高擎起。現(xiàn)場共有幡旗二十一面,上面寫著神仙的名號,如“山川地庫煤窯之神”,簡稱窯神幡,“敕封五湖四海行雨龍王”,簡稱龍王幡,此外還有靈官旗、關公旗、老君幡、玉皇幡等等,相當于各路神仙齊聚盛會。幡旗色彩鮮艷,形象生動,非常漂亮。
圍繞在幡旗周圍的,還有儀樂班、吉祥班、吵子會、大鼓鍋子會、地秧歌等會檔,進行著各自的表演和演奏。隨后,幡旗隊伍和表演隊伍開始緩緩前進,與數(shù)不清的觀眾一同行進在山間古道,場面宏大,好不熱鬧。
幡會其中一層意義是祈福,還有一層意義是團聚。村民們無論身居何處,到了舉行幡會的日子,都要回到家鄉(xiāng)參加活動。有把子力氣的青壯年可以幫忙舉幡,會表演或演奏的可以加入會檔,實在幫不上忙的也可以當觀眾湊湊熱鬧。只要身處于這種團聚的氛圍之中,大家就能感受到,自己的根就在這里。
集體傳承 活力常在
千軍臺莊戶幡會作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項目,在其長久的歷史當中,也遺留下來了不少文化的瑰寶,京西古幡樂就是其中之一。
京西古幡樂依托古幡會而產(chǎn)生,是幡會活動中各種樂曲的統(tǒng)稱,堪稱民間音樂的活化石。它包含吹樂、打樂,吹奏樂器由笙、管、笛、嗩吶等組成,打擊樂器有單皮鼓、單面鼓、小鏇子、大鑼等等。
古幡樂目前保留下來了幾十個曲牌,有的來源于民間祭祀音樂,還有的源于元曲曲牌,其中《秦王掛玉帶》是唐代軍隊出征時演奏的打擊樂,《柳公宴》反映的是孔子周游六國時期,柳公設宴款待的情景等等。在不同的場合,儀樂班會演奏不同的古幡樂,比如在臨近幡會結(jié)束時的焚表送神儀式,就會演奏幡樂的代表曲牌之一《焚火贊》。
“我們有些老師傅,會吹也會打,幡會的時候穿兩套衣服,這邊跟著儀樂班剛吹完,那邊馬上換衣服跟著鼓會打鼓。”韓祥斌介紹,雖然老師傅們能夠身兼多職,但想要傳承歷史文化,只靠“老人”出力顯然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新鮮血液的補充。
在莊戶村有一個名叫大鼓鍋子會的會檔,如今年齡最小的成員只有十幾歲,今年的幡會,小成員也會上場表演?!拔覀兪且粋€大鼓配兩個小鍋子,鍋子就是像小镲一樣的樂器。孩子年齡小,還打不動鼓,就讓他從鍋子學起。有些曲子,用的還是老的工尺譜來傳承,還有的曲子,靠的是老師傅們的口傳心授?!?/p>
韓祥斌表示,別看大鼓鍋子會打的都是傳統(tǒng)的老曲目,并不是現(xiàn)在的什么流行音樂,但孩子們學起來十分起勁,因為他們從小就聽著老一輩的人講幡會的故事,舉行幡會的時候也當過不少次觀眾。經(jīng)過一遍遍的耳濡目染,孩子們對幡會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期待,覺得是一種好玩的事情?!坝行┓沁z項目是靠個人來傳承,我們是集體傳承。每個會檔和班子都是流動性的,老人退了之后,就由這些新人補上,這樣才能一直保持著活力?!?/p>
“斂巧飯習俗”活動
揚飯喂雀 以求豐收
“琉璃古鎮(zhèn),韻致醇厚。斂巧之飯,香飄百里……”大年初九,懷柔區(qū)的一處禮堂內(nèi),一位頭發(fā)略顯花白的老人,正用洪亮的聲音演練著祈福詞。老人名叫靳洪安,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斂巧飯習俗活動的傳承人。每年正月十六,懷柔區(qū)琉璃廟鎮(zhèn)都會舉辦斂巧飯活動,靳洪安作為傳承人,會為參與活動的人們祈福。
靳洪安是琉璃廟鎮(zhèn)楊樹底下村的村民,斂巧飯的由來,還與他的祖先有關。在清朝嘉慶、道光年間,有靳姓和霍姓人家逃難來到如今楊樹底下村的所在地,但當時他們連種地的種子都沒有,兩家便各派一人翻山越嶺去鄰村求助。兩人輾轉(zhuǎn)各村,終于討到了一麻袋的種子,返回的途中休息時,卻不慎把麻袋打翻,種子散落到了巖石縫中,費盡周折也取不出來。正在兩人一籌莫展之時,幾只山雀飛來,用尖喙把種子叼了出來,擺放在了旁邊的巖石上,隨后便飛走了。靳、霍二人既驚奇又感動,連忙向著“神雀”叩謝。
此后每年的正月十六,楊樹底下村都會舉辦斂巧飯活動?!扒伞弊謥碓从诋?shù)厝藢τ谏饺傅膭e稱,“斂巧飯”指的是收斂全村的糧食和蔬菜做成飯,以此來感謝山雀的幫助并祈求來年的豐收。斂巧飯活動的一大亮點就是揚飯喂雀的儀式,靳洪安會穿著喜慶的衣服,一邊把收集來的糧食拋向空中,一邊招呼:“小家雀兒,快快來……”
斂巧飯的傳統(tǒng)菜肴有豆腐、海帶、粉條燉肉等等,豆腐取的是諧音“福”,海帶、粉條則因為其形態(tài)細長,取“長壽”之意。主食做的是紅豆飯,祈禱著新的一年能夠“紅紅火火”。
古今交融 一票多用
靳洪安介紹,斂巧飯習俗活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是在2008年6月,在那之前,參加活動的人主要還是鎮(zhèn)里和村里的人。入選了非遺項目之后,斂巧飯的名聲越來越響了,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了?!艾F(xiàn)在很多人都知道懷柔有個斂巧飯,還會特意趕來參加活動,吃上一口飯,沾沾福氣?!?/p>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斂巧飯的活動形式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比如今年的活動主題是“雙百聚琉璃瑞巳賀豐年”,其中的“雙百”,一方面指的是斂巧飯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另一方面契合的是懷柔區(qū)建立百年科學城的遠大構(gòu)想。在今年的活動現(xiàn)場,主辦方會特意邀請在懷柔工作的科學家們共同參與斂巧飯的制作。節(jié)目演出區(qū)還會上演機器狗舞蹈表演,讓傳統(tǒng)民俗與現(xiàn)代科學智慧相融合,這也是琉璃廟鎮(zhèn)斂巧飯活動中首次加入科技類節(jié)目。
今年,楊樹底下村作為主會場,將會舉辦民俗表演、互動游戲、趣味集章、民俗市集等活動。此外,琉璃廟鎮(zhèn)的六個特色民宿還會作為六個分會場,舉辦非遺手作、皮影戲觀演等各種趣味活動。來旅游的游客住在民宿當中,也能吃到和主會場一樣原汁原味的斂巧飯。
如今的斂巧飯,與旅游、科技、文創(chuàng)等流行元素的結(jié)合已經(jīng)越來越密切,游客可以購買到斂巧飯元素的文創(chuàng)徽章、冰箱貼、抱枕等產(chǎn)品。斂巧飯主活動是在正月十六到十九舉行,游客購買的主活動門票,還將具有“聯(lián)動優(yōu)惠卡”的功能,可在2025年享受鎮(zhèn)域內(nèi)多家民宿、餐廳的8.8折優(yōu)惠。主活動結(jié)束之后長達數(shù)月的時間里,琉璃廟鎮(zhèn)的各個村子還會陸續(xù)舉辦各自的斂巧飯小型活動,讓喜慶的氣氛源源不斷地持續(xù)下去。
受訪者供圖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