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富”噱頭引流,DeepSeek成了賺錢密碼。
DeepSeek一把火,再度讓付費課程“死灰復燃”。
“DeepSeek教0基礎小白一年內如何賺到100萬”“如何用DeepSeek快速賺錢”……社交平臺中,博主們以“賺錢”“暴富”為噱頭引流賣課,流量狂歡背后也暗藏收割套路。
近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加入一個號稱DeepSeek的付費社區發現,成員已超過7200位,入會門檻從52元一路上漲至62元。其中,相關付費“教程”不僅標價混亂、存在許多雷同,而且將市面上免費資料經過編輯、匯總后低價兜售,并宣稱“資料不值錢,資料背后的流量才值錢”。
如同一年前Sora破圈時,人們調侃第一個賺到錢的是知識付費網紅李一舟。今年春節以來,DeepSeek成為流量密碼后,眾多知識“掮客”利用人們害怕“慢人一步”的焦慮心理,開設付費社區、上架付費課程或者以DeepSeek為噱頭銷售商品,將這一款完全開源、免費的AI大模型變成了賺錢工具。
此前,DeepSeek在官方通告中表示,“DeepSeek官方網頁端與官方正版App內不包含任何廣告和付費項目。目前除DeepSeek官方用戶交流微信群外,從未在國內其他平臺設立任何群組,一切聲稱與DeepSeek官方群組有關的收費行為均系假冒,請大家仔細辨別,避免財產損失。”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如果售課方賣出的課程與宣傳內容不符或根本達不到相關質量要求,涉嫌虛假宣傳,甚至可能構成欺詐。
會費爆賺40萬? 付費社區拋拉新“福利”
“30分鐘后再漲價一次,我以為早上醒來時是4000(注:人數),驚喜的是,連著收到4000、4500、5000,DeepSeek真是驚天大趨勢。”2月7日,“IDO老徐”在朋友圈發出這樣的感慨。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一年前Sora火爆時,“IDO老徐”就建立了“AI破局群”,如今再度通過建立“用DeepSeek實戰高效賺小錢”淘金。
2月8日,貝殼財經記者在知識星球中檢索到200多個與DeepSeek相關的社群,其中,“用DeepSeek實戰高效賺小錢”排名知識星球財富周榜第一位。截至2月8日19時25分,該付費社群成員已經超過7200位,加入所需費用從52元漲至62元。按照平均價格57元計算,創建者“IDO老徐”已經獲得超過41萬元收入。
“用DeepSeek實戰高效賺小錢”社群介紹頁面。
貝殼財經記者支付62元進入該社群后,“IDO老徐”一共發布4條“如何用DeepSeek賺錢”的“福利”內容,1條為幾十行字的方法論,另外3條內容主要是讓用戶通過私人推薦該社群,或閑魚賣教程獲得分銷收入,以及收集免費DeepSeek資料賺取“網盤拉新收入”。
根據規則,用戶推廣一次社群可以賺取11.78元“賞金”,截至發稿前,“IDO老徐”已經拉新754位,而排名第二的用戶已經拉新176位。粗略計算,排名第二的用戶賺取了2073.28元推廣費。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社群中的內容主要由帖子組成,夾雜著大量推廣。“資料”一欄中,不少與DeepSeek相關的公眾號文章、免費資料都被社區成員裝進網盤進行分享。一個被設置為“精華”的帖子寫到,“資料不值錢,資料背后的流量才值錢”,“用資料引流,就意味著有網盤拉新賺錢機會。”
根據“IDO老徐”發布的帖文,當使用網盤引流,每位用戶下載資料平臺會給5塊錢的推薦獎勵。
貝殼財經記者搜索發現,不少廣告宣傳“推廣拉新地推平臺”,其對網盤等產品的拉新明碼標價,個別平臺推廣夸克網盤獎勵10元,百度網盤獎勵8元。
在付費社區中,免費公開的DeepSeek資料成為“引流”進行網盤拉新的素材。截圖
事實上,“IDO老徐”建立“AI破局群”時,同類群多達近百個,有群內講師視頻直播時直白地稱,“我實際上不懂AI,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不需要特別懂AI,但依然能通過AI賺到錢。”
“IDO老徐”在一個置頂帖中表示,只需要有執行力,即可抓住DeepSeek風口。當有社群用戶發帖稱通過售賣DeepSeek資料在閑魚賣出了四單時(每單1元),“IDO老徐”在下方點贊:這就是執行力。
“暴富”噱頭引流,免費資料被包裝賣課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社群推廣實際上是套著“DeepSeek教程”的皮,以低價賺取流量,再通過分銷或賺推廣費的方式營收,本質上并非教授DeepSeek相關知識,賣家只是知識的“掮客”。
為了產品銷量,不少賣家夸大其詞,進一步加劇了概念炒作。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博主們以“賺錢”“暴富”為噱頭進行引流賣課,講述利用DeepSeek實現財富自由的“商業神話”。而所謂DeepSeek使用教程最高標價達到10萬元,最低僅0.01元。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不少需要付費購買的資料,也是賣家“搬運”而來的免費內容。記者購買了一份“DeepSeek-R1使用指南”發現,其最下方有“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的字樣。而以相關關鍵詞在電商平臺上搜索,多份原作者為清華大學沈陽教授下屬團隊的《DeepSeek:從入門到精通》教程,被不同賣家以最低0.01元至15元的價格售賣,其中,一個售價1元的商品已經被71人點擊了“想要”。
免費公開的教程《DeepSeek:從入門到精通》售賣信息。
對此,沈陽教授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這是其下屬團隊制作的免費材料,把這個材料拿去賣“有些過分了”。對于這種現象,沈陽表示,“第一不要搞欺詐、第二不要侵犯知識產權、第三不要傷害消費者權益。”
此外,貝殼財經記者還發現一些打著“DeepSeek教0基礎小白一年內如何賺到100萬”“如何用DeepSeek快速賺錢”等噱頭的教程,內容僅是賣家和DeepSeek的對話記錄,以及一些已經被轉載多次的公開資料。
對此,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虎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免費資料未必是不侵權的資料,權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權,并要求侵權人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陳音江則表示,如果售課方賣出的課程與宣傳內容不符或根本達不到相關質量要求,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相關規定,涉嫌虛假宣傳,甚至可能構成欺詐,消費者可根據情況主張協調退費或要求懲罰性賠償。
鼠標也能AI問答,專家提醒警惕營銷話術水分
DeepSeek爆火,不少電子產品也搭上這波流量快車。
近日,一款號稱接入DeepSeek技術的鼠標和鍵盤產品熱銷,售價399到599元。2月8日下午,貝殼財經記者進入該品牌直播間觀看時,主播正在直播中演示產品的使用方法,稱其搭載包括DeepSeek在內的6大通用模型和3大專業模型,可以實現AI問答、寫作、做PPT等功能,“推理能力會更強,性價比更高”。
某款號稱接入DeepSeek技術的鼠標和鍵盤產品。截圖
貝殼財經記者從蟬媽媽數據看到,近7日,該品牌抖音直播間日均銷售額為10萬元-25萬元。直播趨勢分析表顯示,從1月20日DeepSeek大模型發布以來,該品牌銷售額呈指數型翻倍上升,單日銷售額最高可達20萬元。
品牌直播間銷售數據。蟬媽媽平臺截圖
此外,DeepSeek本地部署教程也成為電商平臺上熱門商品,售價10元到50元。淘寶平臺的某款15元本地部署教程半個月已售出3000余單,收入預估超過4.5萬元。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互動媒體標準推進委員會副主席、互聯網與信息科技專家包冉認為,如果教程僅是教用戶怎么登錄網頁下載App,以及如何通過一種格式化的提示詞,尤其不適用于DeepSeek。因為DeepSeek不需要像之前一樣打磨提示詞,現在各大主流AI都可以直接用自然語言與其交流。如果有用戶希望將DeepSeek或其他大模型部署在本地,才有必要學習相關教程。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同DeepSeek一樣,實際上本地部署的軟件也是免費開源,個別平臺上免費教程和“一鍵安裝包”,不到1小時就可完成基于DeepSeek蒸餾出的小模型本地部署。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DeepSeek技術學習熱潮,既源于行業發展的客觀需求,也夾雜著部分從業者的套利動機,學習者在選擇培訓項目時應保持理性判斷,警惕營銷話術中的水分。想要學習DeepSeek相關知識,不一定非要付費,DeepSeek官方網站上的資料,以及一些科技博主免費文章均可提供足夠的自學資源,另外DeepSeek作為一個本身就擅長語言的大模型,想要學習可以“直接向DeepSeek提問”。
DeepSeek也提醒稱,目前,DeepSeek 僅在微信公眾號、小紅書、X (Twitter)上擁有官方賬號。其他任何以DeepSeek或相關負責人名義對外發布公司相關信息的,均為仿冒賬號,“與 DeepSeek有關的一切信息以官方賬號發布為準,任何非官方賬號、個人賬號發布的信息均不代表DeepSeek觀點,請大家注意甄別。”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