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產AI大模型DeepSeek(深度求索)熱度飆升,眾多培訓機構趁勢推出大量相關網課,吸引一眾渴望搭上AI快車的年輕人,但這些課程背后可能只是一些商家布下的知識付費陷阱。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大四學生王玄急于踩上AI時代風口,1999元的網課成了他交的第一筆學費。商家聲稱“從入門到精通,15天掌握DeepSeek核心技能”。該課程還承諾,學員可以通過DeepSeek快速接單變現,“月入過萬并非遙不可及”。見此,他毫不猶豫地下單了。然而,課程開始后,王玄發現并非如宣傳的那樣。課程內容十分淺顯,甚至包含了不少錯誤信息。對此,他十分后悔:“這不過是一場商家割韭菜的游戲。”
其實,早在ChatGPT出現后,就曾出現過AI培訓熱。據媒體報道,ChatGPT培訓課吸金能力驚人。有課程只運營了17天,預估收入就達279萬元。當時,這些培訓課程的名字很具誘惑力,也很“直接”,如“ChatGPT變現”“玩賺ChatGPT”“ChatGPT掘金”以及“ChatGPT賺錢研究院”等。而參加培訓者普遍感覺自己“被割韭菜”了,輿論也質疑這些培訓是收智商稅。
當前針對DeepSeek的培訓套路,幾乎就是針對ChatGPT培訓的“翻版”,可還是有不少人、包括大學生輕信,這暴露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即他們缺乏自主學習能力,而這是適應AI時代發展的基本能力。要治理AI培訓亂象,除了平臺與監管部門對虛假宣傳、違規培訓加以清理外,更需要教育、引導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年輕人有自主學習意識,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只要稍微懂搜索,就可找出一大堆有關AI培訓亂象的報道,可為何這些年輕人在選擇培訓課程時,不去搜索了解呢?當前的“00后”在讀大學生,都是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他們理應具備基本的搜索信息、識別信息的能力。然而,一再發生的被虛假宣傳蠱惑事件,表明他們這一基本能力的缺乏,還習慣于被他人“投喂信息”。
有人認為,AI培訓受追捧,培訓者賺的是“信息差”的錢。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培訓者根本就沒有什么他人所不知道的內部信息,所謂的“信息差”,是選擇培訓課程者自己不愿意去搜集、整理、分析信息。如有關DeepSeek的使用,網上有很多免費信息,但他們卻懶得去搜,這便給了培訓者“商機”,有的培訓就是拼湊網絡信息兜售給學員,而且其中有的信息還是錯誤的。
如何適應快速發展的AI時代?這是近年來社會上熱議的話題。AI時代帶來的變化包括知識更新快、傳統職業被新職業替代等,適應這些變化,需要的是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會幫助每個個體快速學習新知識、適應新要求。“玩轉”DeepSeek,不可能通過培訓實現,而需要自主學習和探索,如訓練適合自己的DeepSeek,需要有自己對問題的思考,而不是靠他人提供的關鍵詞。
去年底,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要求探索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實施途徑,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其中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以人工智能引領構建以人為本的創新教育生態,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人與技術、社會的關系,促進思維發展,培養創新精神,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筆者看來,最為重要的是,要培養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