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它的到來標志著陽氣升發、冰雪消融、降水漸增。此時人體肝氣旺盛易克脾土,加上濕邪侵襲,易引發脾胃失調、春困乏力等問題。中醫認為,雨水節時節養生以健脾祛濕、疏肝理氣為核心。
首先,飲食中要注意健脾祛濕,喚醒脾胃的“春天模式”。“春季飲食可以遵循一些“加減法則”。”鄭州市中醫院治未病科主治中醫師張玲燕表示,春季肝氣旺,酸味收斂易加重肝郁,而甘味入脾能調和肝脾,所以春季養生可以適當加甘味、減酸辛。推薦多吃山藥、小米、紅棗、蓮子等甘味食物,少吃辣椒、白酒等辛熱之品。同時要加時蔬、減生冷,“雨水濕氣重,生冷食物易傷脾陽。”張玲燕建議春季可多吃春筍、豆芽等時令蔬菜,既能疏肝理氣,又可健脾化濕。
其次,春季可以動起來,升發陽氣,激活身體的“春之動能”。張玲燕表示,雨水時節陽氣初升,運動宜選擇散步、太極拳、八段錦等舒緩項目,以“微微出汗”為度。老年人晨練應避開清晨,待日出后再進行活動。同時,運動后要及時擦干汗水,穿衣要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則,重點保護腳踝、腰腹,戴帽子防止頭部受寒。
最后,要注意疏肝解郁,打造情緒的“春風狀態”。張玲燕表示,雨水時節,人們應避免過分“傷春”,盡可能保持情緒平和,多與親朋好友溝通交流,及時釋放壓力,疏導不良情緒。保證好睡眠也是調節情志的重要方法。
專家表示,雨水時節,人們可通過健脾祛濕的飲食、升發陽氣的運動、疏肝解郁的情志調節,將春天的“生發之力”轉化為身體健康的能量,擁抱一個活力滿滿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