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街道的向融老年驛站為小區老人提供多種助老服務。
康克佳攝
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街道的向融驛站組織老年人一起做樹葉畫。
受訪者供圖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衛生健康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均壽命在不斷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末,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經超過2.2億人,占總人口比重的15.6%,老齡化趨勢明顯。
養老作為“城市的溫度計”,測量著城市民生發展的成效。街道社區作為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如何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破解老齡化難題?近日,中國城市報記者就社區養老問題采訪了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街道。
保障餐飲
讓老人吃上“暖心飯”
正值午餐時段,在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的社區食堂里,坐滿了前來就餐的老年人。
“我就住在這個小區里,是社區食堂的‘??汀??!奔易“苍繁崩镄^15號樓的李大爺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自從社區食堂開業以來,他和老伴的午飯基本都在這里解決,“葷素搭配合理,價格合適,口味也好。”李大爺說。
李大爺說的社區食堂,是亞運村街道在2022年委托北京明夷紅心居家養老有限公司建設運營的安苑北里醫養助殘綜合體中的養老助餐功能區。這座2200平方米的雙層小樓,通過整合衛健、民政和殘聯三部門資源,成為了向社區居民提供公共醫療、社區養老、助殘幫扶、社區餐廳等服務的醫養助殘服務綜合體。
像這樣能為生活在周邊社區的老人提供餐食的社區服務綜合體,在亞運村街道的社區中還有很多個。
在亞運村街道祁家豁子社區的養老服務驛站里,幾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坐在輪椅上興致勃勃地看著電視里的京劇節目。臨近飯點,他們提前來到驛站里等著購買午餐,還和小區里的鄰里在驛站里開心地聊天。
“驛站自2018年正式營業以來,每天中午都會為社區老人提供老年餐,大家反響都很好。”該養老驛站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在這里固定訂餐的老人有近30位,平時還有一些老人隔三差五來換換口味,每天準備的100多份餐食不一會兒就售空了。
“能讓‘缺飯’老人吃上熱乎飯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初心?!鄙鲜鲐撠熑苏f。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等重要決策。亞運村街道積極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在為老年人服務工作方面積極作為?!眮嗊\村街道民生保障主管領導、武裝部部長何涌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老年人就餐困難、老年食堂經營困難是人口老齡化過程中面臨的兩大頑疾。亞運村街道千方百計積極推進老年餐桌、社區助餐點建設。目前,普惠助餐服務已覆蓋街道所有社區。
“這些養老助餐點通過集中供餐、老人取餐、機構送餐等多種形式開展服務,有效滿足了轄區內失能、失智、高齡等不具備做飯能力的老年人用餐,兼顧滿足其他老年人的各類助餐需求,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優質的養老助餐服務體驗。”何涌說。
同時,該街道通過社區黨建引領,街道所屬安南、京民、華北等社區主動吸納社會餐飲業等資源、絲竹園社區與中國音樂學院等高校食堂共建,提供助老套餐、助老折扣等多樣化社區助餐形式,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吃上“暖心飯”。
搭好網絡
健全街道養老服務體系
成立于1989年的亞運村街道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開始面臨棘手的老齡化問題。據亞運村街道給出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該街道常住人口約6.7萬人,其中60歲以上戶籍人口1.74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28%。
“面對日益增長的老年人數量,如何協調出足夠多的養老服務空間是首要任務。”何涌介紹道,養老服務的剛需性與養老場所的稀缺性,是影響養老服務質量的第一對矛盾,也是養老服務體系能否搭建成功的關鍵性因素。亞運村街道抓住了這一完善養老服務基礎設施的“牛鼻子”工程,千方百計開掘養老場地,實施用空間換服務策略,成功搭建起具有領先優勢的養老服務網絡。
如何讓街道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優質的養老服務?
具體來看,街道利用自有房產支持養老企業落地,建成以亞運村老年家園為機構養老主體,帶動華西和安慧里社區養老驛站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延伸的公建民營養老模式。
此外,街道支持北京首都開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首開集團”)利用閑置房產與優秀養老企業合作打造第一家社區融合式養老院——首開寸草亞運村養老院;吸納多家社會養老企業開展居家養老驛站服務;利用置換房產,匯集社區衛生服務站、養老院、殘疾人溫馨家園多部門資源,新建以醫養助殘助餐“一站式”為特點的亞運村養老服務中心。
“我們將街道劃分成4個大片區,并在這些片區中形成了1個服務中心、2個照料中心、6個社區養老驛站的‘1+2+6’街道養老服務體系網絡,為轄區老人提供綜合性、普惠型、專業化的社區養老服務選擇?!焙斡空f。
建好聯盟
讓養老服務更貼心
精細化的養老服務不僅是在生活上的照料,更是要讓社區老年人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找到抓手。
“為了能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我們在2019年成立了亞運村街道為老服務聯盟?!眮嗊\村街道民生保障辦科長張婷婷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為老服務聯盟由所在街道養老機構、醫療機構、愛心組織和企業等組成,主要承擔資源整合、公益活動和為地區低保、低收入、失能失智、孤寡失獨高齡等政策內困難“老老人”落實市區級為老服務項目。
“我們依托為老服務聯盟,創建了《亞運村街道區域為老服務聯盟規范》。這一規范包含了服務范圍、服務規范、準入退出、審驗考核等技術指標,從基礎上健全了區域養老服務體系,豐富了養老服務模式,完善了養老服務協同機制,成為全國首個區域養老服務團體標準。”張婷婷說。
祁家豁子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便是亞運村區域為老服務聯盟中的一員。2023年,亞運村街道支持優秀養老企業發展,推薦向融祁家豁子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參加北京市“揭榜掛帥”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行動,成功掛牌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綜合示范中心。向融驛站持續開展了認知癥篩查與干預這一精準服務項目,使200名老人受益;開展了長期居家照護服務項目,為122個重度失能失智老人(家庭)和80歲以上老人(家庭)簽訂了長期照護服務合同,為形成亞運村特色居家養老服務做了有力探索。
“街道為老服務聯盟成員多年來緊緊圍繞街道發展,建立了共建共享的聯盟發展模式。街道鼓勵聯盟成員發揮專業優勢,相互優勢借力,助力社區補足‘一刻鐘服務圈’中養老服務能力。聯盟躬身公益,匯集街道公共為老服務資源,形成‘一體系兩地圖四清單’,不僅發布了《街道為老服務指導手冊》,還會不定期舉行特色養老公益活動,贏得社區和老人們的贊賞?!睆堟面谜f。
亞運村街道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關愛老年人的政策方針,持續優化和完善養老服務工作,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截至目前,戶籍享受“老老人”基本養老服務政策354人、家庭床位照護服務20人、百歲老人照護服務6人、特殊困難老人照護服務12人。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優化指導手冊內容,在2025年推出全新的關愛老年人生活的指導手冊。還將會整合街道資源,在安慧里小區再新建一處集托養、老年活動、社區餐廳于一體的養老綜合體。以‘普惠+公益’‘合作+鏈接’的理念,繼續豐富養老聯盟的活動項目,為地區老年人創造更加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焙斡空f。
《中國城市報》(2025年02月24日第15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