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組織開展基層黨建互學互比活動,聽取來安縣西門社區“小巷議事會”做法介紹。
滁州市委組織部供圖
城市印象:
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全國第185位躍升至2023年的第89位,越過“大滁城”“大江北”的安徽省滁州市,成為近十年來全國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市之一。近年來,滁州市各項發展日新月異,全市建成區面積3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3.8%。隨著城市框架不斷拉開、建成區范圍不斷拓展、城市基層單元不斷增加,如何高質量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成為滁州市重中之重的現實考題。
近年來,安徽省滁州市全面落實黨中央及省委有關決策部署,堅持和加強黨對城市工作的領導,樹牢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持續加強城市基層組織建設,有效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作用,著力完善體制機制,統籌區域資源,深化黨建共建聯建,構建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廣大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以“黨建紅”帶動“治理優”實現“生活美”,共建和諧美麗城市、共創幸福美好生活。
堅持高位統籌
建立一貫到底的組織體系
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跨越層級多、涉及部門多、覆蓋主體多。近年來,滁州市堅持把健全完善體制機制作為關鍵一招,聚焦系統建設、整體建設,自上而下建立完善領導體制機制,發揮各級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統領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構建黨組織統一領導下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體系,徹底解決部門“都管都不管”問題。
在市縣兩級,堅持黨委領導。強化“一把手”帶頭抓,在市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下建立由市委書記任總召集人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引領帶動各級黨委履職盡責、真抓實干,全力破解基層治理難題。8個縣(市、區)也全部建立了由縣(市、區)委書記任總召集人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并設立若干個專項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跨部門工作統籌和協同聯動,將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天長市實施三級黨組織書記帶頭領辦基層治理項目,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圍繞領辦的“以推動‘紅色物業’為抓手,聚焦居民急盼,破解物業管理服務基層治理難點堵點”項目,多次深入基層調研,推動組建“紅色物業”服務中心,試行物業管理“公正+信托”機制,妥善調處各類物業信訪投訴、矛盾糾紛170余起,被認定為安徽省聯系點。
在街道社區,堅持區域協同。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建設,由街道社區黨組織牽頭,在全市22個街道、229個社區全部成立“大工委”“大黨委”,吸納2200余名轄區單位、物業企業和業委會黨員負責人任兼職委員,推動黨建聯建、資源聯享、難題聯解、事業聯辦。去年以來,全市“大工(黨)委”牽頭實施“黨建共建項目”1100余個,推動解決基層治理問題1800余個。
瑯琊區建立社區“大黨委”協調議事、共駐共建、監督考核三項工作機制,聯系的區領導任“大黨委”第一書記,共建單位黨組織負責人任兼職委員,每季度由社區黨委牽頭召開“大黨委”聯席會議,共商季度任務清單,共辦主題黨日活動,共解基層治理難題,變社區黨建“社區抓”為“大家抓”。全椒縣將新就業群體黨組織吸納進社區“大黨委”,打造3家“椒新”驛站,為快遞員、外賣員等群體提供飲食、充電、學習、休憩等貼心服務,讓他們成為社區的“移動探頭”。南譙區銀花街道銀西社區“大黨委”發動轄區內愛心商戶、社會組織等16家單位組建“愛心商圈”黨建聯盟,定期舉辦小城大愛鄰里市集、社區春晚等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實惠、便利的服務。
在住宅小區,堅持組織聯動。深化“紅色物業”建設,推動社區黨組織向下延伸,全市共建立小區黨支部1016個、樓棟黨小組2646個、黨員中心戶2118個。推行小區黨支部班子成員和物業企業、業主委員會黨員負責人“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在小區內建立黨組織、物業企業、業主委員會定期分析研判、協商議事、評價反饋三項機制,推動三方聯動,共建家園。去年以來,全市共召開會議7100余次,解決難點堵點問題8900余個。
來安縣針對不同小區特點,采取“1+4+X”模式,由社區“兩委”骨干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物業企業、退休干部和共建單位代表擔任委員,吸納熱心居民、在職黨員等力量,精準匹配“治理合伙人”,建強“紅管家”隊伍。南譙區建立小區“逢四說事”聽民情、多方聯動解民憂、多元化解應民生工作機制,推動84個小區黨支部依托小區黨群服務站、百姓議事亭等陣地,常態化收集民情民意、開展協商議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瑯琊區龍池花園小區黨支部打造“樓道板凳議事會”,針對居民訴求,邀請業主委員會成員、物業公司負責人、居民代表等開展議事協商,成功化解新能源汽車充電難、小花園改造推進難等事宜。
堅持共建共治
構建一網統管的工作格局
近年來,滁州市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小區服務管理,構建以住宅小區為基本單元的“一張網”,通過建強小區黨支部,推動社區工作者下沉,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百米”,做到民情在小區掌握、矛盾在小區化解、問題在小區解決、服務在小區開展。
整合網格的力量。讓群眾的聲音有人聽、群眾的訴求有人問,解決好群眾所思所盼所求,在于構建完善“微網實格”治理機制。滁州市始終將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將其作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點項目,作為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先后出臺項目總體實施方案、信息采集攻堅行動方案、工作考核辦法等文件,著力提升網格化管理服務規范化、信息化、實戰化水平。
統一網格標準,按照“就近就便、規模適度、有利治理”原則,將黨建、綜治、城管、民政、應急、消防、衛健等部門在基層設置的網格整合成一個“全科網格”,全市城市區域共劃分網格2088個,每個網格均制作電子地圖,實行統一編碼,部門共享應用,形成“一張網”。配強網格力量,整合相關部門基層力量,按照“網格指導員+網格長+網格員”的模式,統一配備網格團隊力量。目前,全市城市社區共配備網格員6060名。以縣(市、區)為單位,建立網格員選用退出、工作規范、績效考核、教育培訓、人員檔案等制度。規范網格事項,建立完善網格工作事項清單,將涉及基層社會治理事務全部納入網格服務管理范疇,制定信息采集、治安防范、政策宣傳、隱患排查、矛盾調處、市容協管、民生服務、其他事務等8個方面30個事項進入網格。依托滁州“城市大腦”,搭建網格化服務管理線上平臺,建立“網格員發現問題、采集上報,平臺快速響應、分級派單,相關部門上下聯動、限時辦結”工作機制,聯動處置城市管理、防溺水、矛盾調解等各類事件12.8萬件,處置率達97%。
鳳陽縣注重發揮快遞物流、外賣配送等新就業群體力量,充分利用“中都”系列暖“新”驛站和小區黨群服務站搭建共治平臺,組建15支新就業群體志愿服務隊,吸納200余名新就業群體兼職動態網格員,助力城市基層治理。
整合下沉的力量。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雙向奔赴”中實現基層治理“雙向成就”。自2018年以來,滁州市持續深化在職黨員“雙報到雙服務”工作,去年又針對破解基層治理難題,出臺4項舉措建立長效機制,推動在職黨員常態化到居住地小區報到。
圍繞怎么報到,滁州市要求新入職黨員和報到后居住地發生變化黨員,1個月內主動向單位黨組織報告,單位黨組織每年至少開展1次報到工作“回頭看”,全市共2.3萬名在職黨員回居住小區報到。圍繞怎么服務,全面推行群眾點單、黨組織派單、黨員接單“訂單服務”模式,小區黨支部牽頭定期收集居民意見,編制需求項目,鼓勵在職黨員結合自身特長和崗位優勢參與認領,全市共發布項目2100余個,近萬名黨員參與認領“微心愿”2600余個。圍繞怎么治理,將報到黨員編入小區樓棟黨小組,遴選部分素質高、意愿強和群眾基礎好的黨員作為“黨員中心戶”,推薦符合條件的競選業主委員會成員、擔任兼職網格員等,開展“聯崗聯戶”活動。圍繞怎么評價,推動社區黨組織按照“好、較好、一般、差”4個等次對報到黨員履行社會責任情況開展年度評價,并反饋單位黨組織,將其作為評價黨員日常表現的重要參考,推動在職黨員在“八小時外”也要當先鋒、作表率。
“我們在提拔使用黨員干部時會著重了解其在社區的表現情況,將社區意見納入綜合考慮。”明光市委組織部干部股負責人徐鑫鵬說,“近期,我們在考察市中醫院黨委書記人選時,將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社會公德等5個方面17項具體問題及參與居住地社區組織活動情況納入社區征求意見清單,確保全面了解擬提拔在職黨員的日常表現。”
整合自治的力量。社區物業服務管理與居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直接影響著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滁州市積極探索加強社區物業黨建聯建,市委組織部會同市住建局推動修訂《滁州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條例》,明確物業管理活動堅持黨建引領,按照政府監管、業主自治、屬地管理、協商共建、科技支撐的工作原則,建立街道、鄉鎮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村)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業主、物業服務企業等共同參與的住宅物業治理體系。
滁州市在住宅小區業主委員會組建和換屆過程中加強人選把關,聚焦應選誰、不選誰、誰把關等關鍵問題,建立“兩單三審”制度,制定正負面2個清單和社區預審、街道初審、縣級部門聯審3級審查制度,提高業主委員會人選質量。在正面清單上,旗幟鮮明提出業主委員會成員候選人除了應具備物業管理條例規定的基本條件外,還應具備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熱情“四有”標準,優先選拔“兩代表一委員”、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符合條件的社區“兩委”成員及社區工作者。去年以來,共動員960名“四有”人選參選,并向業主宣傳推薦,全市業主委員會中黨員占比達54%。在負面清單上,對照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因犯罪被處刑罰、侵占業主共有財產、損害業主共同利益等9個方面“不能”情形;參照村(社區)“兩委”換屆,提出未按規定繳納物業服務費、被納入失信人名單、存在違法違規建設未整改等9個方面“不宜”情形。對“不能”情形人選當選的,宣布當選無效;對未經研究同意,“不宜”情形人選當選的,由社區黨組織勸其辭職。在三級聯審上,社區黨組織會同籌備組或換屆工作小組對照正負面清單對報名人選進行預審,并提出候選人建議人選;街道黨工委綜合考慮黨員等結構比例,組織本級部門進行初審;最后由縣級組織部門會同住建部門,組織紀檢監察機關、公安、檢察、法院、城管、信訪等部門進行聯審。去年以來,全市共21名不符合條件人選被排除或勸退在外。
滁州市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及時建立黨組織,依托市縣兩級住建部門推動市縣兩級全部建立物業行業黨委,加強物業行業黨建工作。同時,健全物業企業信用檔案管理和“紅黑榜”機制,賦予小區黨支部50%的評價權。去年以來,住建部門先后對小區黨支部評價為“差”的物業企業進行處罰42家,清退不合格13家。
如今在滁州,近鄰服務理念成為基層社區黨組織積極倡導并踐行的共識理念。各個社區通過摸排并發動威望高、有經驗的熱心居民,依托社區陣地設立小巷議事會“香樟樹下”,開展鄰里糾紛調解、家庭矛盾化解等工作,以社區“小和諧”維護社會“大穩定”。
堅持以人為本
打造一站集成的服務陣地
黨群服務中心是城市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的實體支撐,是黨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滁州市深入推進建強、做優、用活黨群服務陣地,做實、做細、做深黨群服務,在實現高效能治理中更好服務群眾。
滁州市按照“八有八建”要求,高標準打造“家門口”黨群服務站513個,覆蓋小區近600個,讓黨員、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組織,享受便捷高質量服務。黨群服務站在選址上突出合理布局,按照“15分鐘便民服務圈”要求,綜合考慮區位特點、人群特征、服務半徑等因素,把服務站建在交通便利、人流密集、出入方便的地方。在功能上突出整合完善,統籌各部門職能,推行服務站“5+X”功能布局,即建設為民辦事、協商議事、學習教育、公共服務、文化宣傳等5個基本功能區,結合居民需求建設X個拓展功能區,將政策宣傳、議事協商、便民服務、黨群服務等功能一站集約,打造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在運營上突出常態長效,整合社區工作者、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人員、小區居民、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制定有固定人員駐站、有志愿服務團隊、有主題活動支撐、有社會力量參與、有訴求化解機制、有工作經費保障的“六有”日常運行制度,全面推動黨群服務陣地活動預告制,鼓勵結合實際提供延時服務、錯時服務,讓服務站成為黨員、群眾愿來、想留、能聚的“溫馨之家”。
推動志愿服務有效融入基層治理,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客觀要求。滁州市以“黨建+志愿”工作模式,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各個社區黨組織依托黨群服務陣地,牽頭組建“銀發先鋒隊”“紅色幫幫團”等志愿服務隊1500余支,廣泛開展暖心居民與高齡老人結對照料、愛心媽媽與留守兒童結親關愛等互助公益志愿活動。
正在來安縣紅橋社區東駿華府小區黨群驛站看報的王先生笑著說:“過去沒事只能坐在家門口曬太陽,如今可以來驛站看書讀報,還能和鄰里街坊聊聊天。‘家門口’的黨群驛站就是居民們的‘方便驛站’。”
解決好基層治理難題,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滁州市堅持把強化基層治理隊伍建設作為城市黨建重中之重。出臺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管理辦法,從職業準入、教育管理、待遇保障、職業發展等4個方面,制定具體舉措14條,按照每萬城鎮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標準,配備社區工作者4567人,并建立社區工作者“三崗十八級”等級序列和薪酬體系,面向優秀社區工作者招錄公務員、事業編制人員33人,2名優秀社區書記通過換屆選舉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同時,為了發揮優秀社區書記“頭雁”領航作用,滁州市還創新實施社區黨組織書記“青藍工程”,率先在全省探索成立市級社區黨組織書記青藍工作室,按照“四個過硬”的要求,遴選8名優秀書記擔任導師,建立“輪值召集、結對幫帶、協同破題、試點推廣”四大機制,全力鍛造基層頭雁領航雁陣,助推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中國城市報》(2025年02月24日第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