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2月25日訊(記者 陳美)今日,《海南省科技創新容錯免責實施辦法(試行)》(簡稱《辦法》)公開征求意見。
《辦法》提到,滿足相關條件,經認定可采取免除相關責任、給予限期整改機會等容錯措施,其中包括企業首次承擔的研發類項目,未能完成考核目標或預期項目無法繼續進行,全額退回財政資金的;企業首次承擔的研發類項目驗收不通過,積極退回不合理支出及結余資金的;青年科研人員(35歲及以下)首次承擔(以承擔科研項目時簽訂的任務書日期為準)財政資金資助的研發類項目,驗收不通過,積極退回不合理支出及結余資金的。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上述規定創新性提出企業及青年科研人員的“首次免責”,其他省份相關文件未見相關提法。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海南提出企業及青年科研人員“首次免責”,其意義在于為創新創業提供寬松環境,鼓勵更多青年科研人員和企業投身創新事業。
“通過減少對失敗的過度懲罰,可以激發創業者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有助于推動科技創新。同時,這一政策也體現了海南在優化營商環境、吸引高端人才方面的積極態度,有助于提升區域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創始發起人袁帥則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首次免責”的政策,無疑是海南在科技創新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展現出其對科技創新和青年人才的高度重視。
“該政策有助于營造更加寬松和包容的創新環境,鼓勵企業和青年科研人員大膽嘗試、勇于創新,減少因創新失敗而帶來的后顧之憂。”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過去一年,海南頻頻在科創領域發力。2024年12月,海南省算力集團成立,通過國有資本控股、社會產業資本參股的模式,組建智算運營平臺,并與多家企業簽署算力消納協議;設立海南算力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和海南智算科創股權投資基金,聚焦先進智算基礎設施和硬科技項目投資。
去年12月,海南省國資委也發起設立海南省國資母基金,打造“1+N”母子基金矩陣,重點投向上市公司并購支持、重大項目投資配套和四大產業培育。
幾乎在同一時間,海南三亞百億規模母基金正式啟動,以培育壯大耐心資本、助推產業轉型升級與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支持三亞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位參與海南三亞百億規模母基金募資的GP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為海南三亞扎實做貢獻,不僅是通過資金投入推動當地產業發展,培育更多產業集聚,也是此次三亞百億母基金的目標。
在海南省算力集團成立之后,《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在城市定位上,海南正從自貿區和消費勝地,積極向著數字化、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轉型,全力打造海南自貿港科創中心。
轉型中,有機構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三亞的落戶稅收優惠,是海南轉型、發力科創的一大優勢。“截至目前,海南對在海南自貿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人所得稅實際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
消息顯示,今年2月,海南自貿港延續實施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至2027年底,對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也將給予稅收優惠。
該機構人士表示,在2022年,海南三亞對于外地經營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遷入,就有過一次稅收優惠政策,由此吸引了一大批機構的入駐。除了此次對企業、青年科研人員提出的“首次免責”以外,海南自貿港的稅收優惠政策也將吸引一批優秀人才和企業的入駐。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