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配有AED,可遠程開門,緊急情況可破窗使用。”近日,市民李彥嶠的灰色私家車成了街頭一道特別的“風景”,他在汽車后車窗上貼了這樣一張紅色醒目的標識,后備廂里放置了一臺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這是李彥嶠在上個月特別定制的。后備廂內的這臺價值近萬元的急救設備,24小時待命,成為一座隨車流動的“生命站”
車上放著AED,意味著公開手機號碼,他特別強調,如果沒有及時接到電話,砸窗取用不會追究對方賠償責任。如今,在他的影響下,原本不同意在車上放AED的愛人也準備買一臺放在自己車上,就是為了緊急時刻能救人一命。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提出了與AED相關的建議,希望能優化部署網絡,提高使用率。我市正在推進社會急救體系建設,市衛生健康委等有關行政部門,聯合市胸科醫院、天津市胸痛與復蘇學會、社會愛心企業等共同推動,在我市發起社會急救體系建設公益行動,打造“成救心生·社會救援圈”志愿服務項目,通過提升AED設備覆蓋率、擴大居民培訓數量、完善信息化系統建設,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社會救援圈”,填補院前急救“黃金4分鐘”救治干預空白期。
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如何使用AED?市胸科醫院急診科主任李春潔介紹,AED的設計初衷是讓普通人也能安全使用,只要牢記“開電源—貼電極—聽指令”的核心流程,避免因過度猶豫延誤搶救,就有很大幾率挽救心跳驟停患者的生命,尤其是在心跳驟停后4分鐘內實施心肺復蘇和AED,存活率最高。使用AED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患者有意識、有脈搏或正常呼吸時,無需使用AED;第二,貼電極片前應擦干患者胸部皮膚,分析心律時避免觸碰患者,減少干擾;第三,電擊后心臟可能仍未有效泵血,必須持續心肺復蘇至少2分鐘,等待AED下一次分析;第四,我國民法典第184條規定,施救者非故意或重大過失時,依法無需承擔民事責任,因此鼓勵公眾對心跳驟停患者現場及時施救。
從政府規劃的“主動脈”到民間力量的“毛細血管”,從怕擔責的觀望到爭當“急救騎士”的自覺,我市AED網絡構建不僅關乎設備數量的增加,更在于推動社會公眾急救意識的提升。
據市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處相關負責同志介紹,截至目前,我市公共場所配置AED總數量達到900余臺,主要覆蓋火車站、機場等交通場站和學校、景區、機關大樓、寫字樓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2025年,市衛生健康委將聯合有關部門和愛心企業,在全市公共場所增加至少1000臺AED,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計劃在2026年底前再增加3000臺AED設備,進一步織密急救網絡。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