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北京,春天正漸漸醒來。前門大柵欄街巷中,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人流中,城管隊員孔玲身穿制服,和同事一起在重點區域進行仔細巡查。
眼中有光 柔性執法有溫度
大柵欄地區是旅游打卡熱點,經常有游客咨詢路線,孔玲就把周邊的旅游地圖都默記在心里,哪條路人多、怎么走最方便、哪有公交站地鐵口。“因為全程步巡,遇到類似情況會比較多,在幫助群眾時多想一點、多做一點已經成為習慣。”孔玲說。
“你好店長,咱店門前的東西占用人行道了,抓緊搬進去吧,別妨礙街坊們走路。”“是小孔啊,抱歉啊,我這剛收完貨。放心吧,馬上就搬進去。”孔玲和隊員們每天都要步行10多公里,在街巷中巡查幾個來回,和商戶們早已熟悉。
街巷兩側大多是滿足群眾日常生活需要的便利店、理發店、飯館等小商戶,一早一晚或者等孩子放學,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處處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但在這里店外經營、擺攤設點、黑三輪攬客、散發小廣告等違法行為也時有發生。因為胡同狹窄,違法行為也較為隱蔽,孔玲和隊員們需要以徒步巡控和視頻巡查的方式對街巷環境進行治理。“全程徒步巡查,更容易看到需要治理和勸導的問題,也更容易發現需要幫助的群眾。”孔玲說。
孔玲和隊員們用腳步丈量城市,用行動踐行服務意識,維護街巷周邊環境秩序,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為市民游客提供服務幫助。她們的“柔性執法”不但取得了良好的執法效果,也獲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
肩上有責 美了街巷暖了人心
談到女性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優勢,孔玲說:“女性更加細膩、會關心人,容易做通相對人的工作。”這一點,她在打造精品街巷的工作中深有體會。
大柵欄街道轄區內,有著多條承載近千年歷史變遷、歲月沉淀的街巷。想發展,先減量,要盡量去除與街巷歷史文化風貌不和諧的各種元素,拆違是第一步。
“只有拆除違建才能釋放公共空間,有的放矢進行后續提升。”孔玲深知拆違的重要性,但在工作推進中,她還是遇到了不少難啃的“硬骨頭”,延壽街77號違法建設便是其中之一。
該違法建設建成年代久遠,用于經營,既拓展到街面阻礙南北交通,又造成視覺盲點,群眾反映強烈。為了推動案件辦理,孔玲和同事們一起來到違建房主家里了解情況,房主小李雖然開了門但一臉戒備。“我得跟家里商量商量,以后再說吧。”
拆違需要“嚴”字當頭,但光靠嚴也不行,要敲開群眾的“家門”,更要打開群眾的“心門”。孔玲又一次叩響了小李的門,邀請他到延壽街走一走,看看這處違建是不是與周邊風貌格格不入、是不是妨礙交通,一起探討拆除后怎樣保留最大的空間。這樣“將心比心”地做思想工作,最終得到了小李的配合。
在孔玲和隊員們的努力下,歷經數百年風雨的延壽樓、王致和南醬園舊址、潮州會館原址、吳縣會館原址等建筑重新展現風貌,激活了這座城市的鄉愁記憶,也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心中有情 平凡崗位成就出彩人生
“周末晚上街面人多,夜班的隊員早點到崗”“最近有新的法規出臺,大家記得學習”“今天降溫,外出多穿點”……工作群中,孔玲的一句句簡單的話語,傳遞著溫暖和對工作的熱愛。“不怕苦,有情,愛關心人。”同事們對孔玲的評價,飽含著贊譽與欽佩。
從違法建設拆除的普法宣傳,到占道經營的執法案卷制作,街鄉綜合行政執法職權龐雜,執法內勤工作事務性多、涉及面廣,繁瑣又具體。“不但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更要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執法技能。”用女性特有的細心和耐心,孔玲把各項工作開展得井井有條。
因為熱愛,孔玲繼續超越自我。2022年,她順利通過了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拿到了法律職業資格證書,變身隊里的法治“達人”。憑借過硬的法律基礎知識,孔玲順利通過了西城區城管執法局的選拔賽,獲得了2023年北京市職工職業技能大賽行政執法人員競賽的參賽機會。
“挺喜歡跟自己‘較勁’的,這樣能促使我前進。”孔玲說,三個半月的競賽,不僅是對政治理論知識、公共法律知識和專業法律知識綜合掌握及靈活運用能力進行考察,更是對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恒心毅力的考驗。在初賽中,她以西城區第一名的成績入圍復賽,又在復賽中脫穎而出晉級決賽,最終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她對工作的執著與熱愛也感染著身邊的同事。
幾天前,孔玲被評選為“2024年北京榜樣·最美城管人”。開心的同時,她感覺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把城市溫暖帶給更多人。”說話時,她目光溫柔而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