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團團員體驗中醫療法
“Beautiful moment(美妙的時刻)!”在廣州中醫藥大學藥王山上親手種下一株青蒿苗后,Elena高興地對羊城晚報記者說,“我知道青蒿是一種中藥材,但這是我第一次真正觸摸到它!”
3月17日,“漢語橋”加拿大學生文化交流團在廣州中醫藥大學舉辦開營儀式。此次主題為“問道岐黃·逐夢灣區”的中醫藥文化探索之旅,為期14天,來自加拿大針灸中醫學院的18名師生,將在海南、廣東共7個不同城市進行沉浸式主題體驗活動。外國人眼中的中醫是怎樣的?為何要學中醫?記者跟隨交流團深入探訪。
“現場看到火龍灸感覺很震撼!”
“我要學中醫!”“中醫好嘢!”“得閑飲茶!”開營儀式后,交流團員們開心地與廣州的記者一字一句地學起了實用粵語。
“我每天早上要練氣功,我喜歡早餐吃加入雞肉和姜的粥。我會跟腸胃不舒服還喝冷水的鄰居朋友說,你們應該喝熱水!”Elena原本是一位西醫,自從30多年前接觸了氣功后,她愛上了氣功和中醫。在加拿大針灸中醫學院系統學習并考取執照后,她在美國波士頓開了間中醫診所。
本次交流團行程中,讓Elena特別感興趣的是到中醫藥博物館參觀各類嶺南中醫藥用植物,以及到中醫院實地探訪。
火龍灸、雷火灸、棍針、溫通拔筋罐……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醫生護士現場展示各種中醫傳統療法,令包括Elena在內的交流團員興奮不已,每個人都一邊用手機記錄一邊頻頻提問。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張小虎副教授和嶺南甄氏雜病流派傳承工作室張瞳醫生的全英文授課,也吸引了交流團員的陣陣掌聲。
“現場看到火龍灸感覺很震撼!以前我也嘗試過類似的隔姜灸。”Elena說,“我想把這些神奇的中醫技藝都帶回國,介紹給朋友!”
“我已經學習了一年線上中醫理論課程,現在正在上實踐課。我希望這次行程能夠與中國文化的根源相連接。”原本害羞的Joshua主動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這個旅程真是太棒了!令人大開眼界和改變人生經歷。”Alya是位年輕的00后,但她說自己最感興趣的是中醫藥背后的哲學和文化底蘊,“當我們說到中醫藥時,我們家鄉很多人會以為就是針灸。但我認為,中醫藥遠不止針灸,它包含了食物、氣……它是一個全面的藝術,它可以治愈人的身體和心靈,包括重病時的治療,也包括生病之前的預防。”
“中醫在我們當地社區很受歡迎”
學習中醫在海外并不簡單。交流團領隊、加拿大針灸中醫學院院長李彤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在我們學校,針灸的學制是3年,中醫師的學制是5年。”
“我們的學生年齡層囊括了從17歲到70歲。除了從高中升讀的年輕人,也有原本就有自己職業、家庭的人,他們為了學習中醫而辭職,全家搬到學校附近,全身心投入至少3年的全日制學習,這顯然是出于對中醫的熱愛。”李彤介紹,“另一方面,我們的學生在社區很受歡迎,甚至有跟隨我們學生十多年的當地社區居民。因為他們用中醫知識和技能,填補了很多當地社區醫療需求空白,這也令當地居民有了更切身體驗中醫的機會。”
“希望通過這次交流,大家能領悟到‘陰陽平衡’‘治未病’的中醫智慧,并成為中華文明獻給世界的中醫藥的傳遞者。”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王宏斌表示,中醫藥已傳播至196個國家和地區,113個世衛組織會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廣州中醫藥大學擁有百年歷史,建有中國最大的中醫院、首個中醫綜合類國家醫學中心,以及中醫領域唯一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希望大家攜手建立友誼與信任,共同推動世界和平與人類健康發展。
據介紹,“漢語橋”是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推出的語言和人文交流重要品牌項目。20多年來累計吸引了150多萬名各國青少年參加中文比賽,接待26萬名學習中文的各國青少年短期來華研學交流,為他們架起了體驗中國文化之美的橋梁,打開了了解真實中國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