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穿上“機器腿”,來一次“無痛爬山”?最近,泰山、黃山等景區公開試用登山智能輔助產品:登山外骨骼、智能髕骨帶、外骨骼機器人等,這些“黑科技”登山“神器”正在讓游客解鎖輕松登山新體驗。
登山“神器”橫空出世
“可不要小看了泰山,泰山專治嘴硬。”對于網上有關“青春沒有售價,泰山就在腳下。”“小小泰山,輕松拿下”等熱梗,泰安市泰山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山文旅集團)黨委副書記王厚哲笑著說,“挑戰泰山并不容易。從中天門到南天門大約3公里,特別是中間要經過十八盤,這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很多人是‘手腳并用式’爬山。”
去年秋天,泰山文旅集團就號召員工和游客一起爬泰山,切實了解游客到底有什么需求。王厚哲帶領41名員工挑戰泰山,體力不錯的他走到南天門的時候腿抽筋了,最終9名員工沒有登頂。聯想到一路上看到不少因為太累而臥倒休息的年輕人時,王厚哲當時就想:“如果有一個登山助力機器人,那該多好。”
“其實早在2021年,我們開始在泰山測試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肯綮科技)出品的外骨骼機器人,但當時機身相對比較笨重,續航時間也有限。”王厚哲說,近年來,傳感器、控制算法、電池技術、材料科學都有了顯著的進步。泰山一直和肯綮科技有聯系,基于對科技賦能文旅的追求,以及提升游客泰山旅游體驗的考量,我們也是希望生產出一款適合泰山的登山“神器”。
對于很多科幻迷而言,外骨骼機器人并不陌生,它們經常出現在《鋼鐵俠》《流浪地球》等電影中,常會賦予角色超乎想象的力量與能力。現實中的外骨骼機器人多應用于醫療康復領域,幫助殘障人士恢復行走能力,切實地提升了他們的生活質量。隨著科技發展,外骨骼機器人也被運用于工業生產、應急救災、消防救援等場景。
2025年春節期間投入泰山景區試用的肯綮科技VIGX外骨骼機器人,專為游客登山而設計,體型小巧,外形酷似“π”,自重僅1.8公斤,背帶挎在腰上,游客感覺不到身體有負擔,續航能力達到5小時。“穿上之后,感覺像是有人在拉著我上山,省力不少,科技感滿滿。”一位嘗鮮的游客引來眾多圍觀。相關視頻瀏覽量超1.5億次,廣大網友紛紛為登山助力機器人點贊。
滿足多元化個性化需求
“‘外骨骼機器人’這個說法太過專業,我們給它取名‘登山助力機器人’。”在王厚哲看來,登山指行為,助力指功能,機器人強調了智能化,新潮且酷。據介紹,目前登山助力機器人已經分批次陸續上市,租賃業務同步上線運營。
“登山助力機器人非常適合泰山景區。徒步登山,其實不遠,但是有些路段非常陡峭。去年泰山游客量超800萬人次,有這么多游客,就會有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特別是年輕游客很愿意去嘗鮮。”王厚哲介紹,該款機器人融合了人體工學、動力等原理,具備AI算法與多組傳感器,“AI算法深度學習,可以感知到游客邁步的趨勢,給予恰到好處的助力。我自己也是嘗鮮者,感覺確實輕松了不少,省下的體力,可以多欣賞沿途的風景。”
黃山景區近期也在進行一場科技與自然的對話——測試登山“神器”套裝:登山外骨骼、智能髕骨帶和登山杖。“第一次來黃山,雪景特別漂亮。特別幸運的是,我們還體驗了登山外骨骼,穿戴起來輕巧方便,走起來感覺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在推著你上山。剛剛爬好漢坡時,也非常輕松省力,真沒想到,黃山的旅游科技都發展到這個地步啦。”江蘇游客蔡先生說。
除了方便游客,這套登山“神器”同樣也方便了景區一線工作者。目前,黃山景區有近200名環衛工人,為了維護黃山的美麗與清潔,他們每人每天都要在游步道上來回工作數個小時,步行兩三萬步,腿部和膝蓋承受著較大的壓力。“為了保護膝蓋,之前我也使用過普通護膝。今天這個智能髕骨帶效果很明顯,不論是上坡還是下坡,它一直在隨著我的運動狀態收緊放松,能感受到在保護我的膝蓋,工作起來也確實舒服很多。”玉屏環衛所環衛工人王年豐說。
“在時代的浪潮里做正確的事”
目前,泰山景區在紅門、中天門設置了登山助力機器人租賃點,在南天門設置了歸還點。“我們更建議游客在中天門租,那里的山路開始陡峭,能直觀感受到這款登山‘神器’的神奇之處,租賃價格為80元3小時。”王厚哲說。
近期也在測試外骨骼機器人的湖北恩施大峽谷景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后續正式運營時,收費將控制在每小時30至40元,同時也會考慮設置長陡坡,以及長階梯路段9.9元嘗鮮體驗等多種收費模式。目前,湖北省鄂旅投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在進一步優化登山“神器”在景區內的點位設置與收費方案,未來不排除在省內其他景區推廣。
如果登山助力機器人普及,會不會對景區索道業務造成影響?王厚哲說:“可能短期內會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不會很大。畢竟,愿意嘗試登山助力機器人的游客和乘坐索道的客群不同。另外,雖然游客會輕松不少,但是機器人助力也只是能做到緩解登山的辛苦。”
據了解,最近已經有一些旅行團和泰山景區聯系,準備組團來“嘗鮮”體驗登山助力機器人。“登山助力機器人也成了一個傳播利器,春節期間人形機器人、DeepSeek爆火,我們也是趕上了流量的風口,大眾對機器人運用到旅游場景很好奇。”在王厚哲看來,未來已來,此前的泰山景區機器狗運垃圾、這一次的登山助力機器人出圈,都是“在時代的浪潮里做正確的事”。
“登山助力機器人不應把人當作被服務的對象,而應成為身體的自然延伸。”深圳市肯綮科技CEO余運波認為,科技與生活的融合不斷超越功能層面,正在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甚至時尚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