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門區“兩新”工委、區委黨校開展“黨史教育進車間”活動。
海門區委黨校供圖
南通市海門區城市風光。海門區委組織部供圖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距上海市車程約兩小時,這座臨江靠海的城市,受上海大都市圈輻射和長三角一體化影響,一直呈現出經濟高速發展的態勢。2020年8月8日,海門完成撤市設區,成為南通市中心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堅持“產業強市”戰略的海門區,培育了現代建筑、現代家紡、先進裝備制造三大千億元級產業和機器人、豪華郵輪兩大地標產業,以及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高新技術企業237家。“十三五”期間,海門地區生產總值率先躋身全國千億元俱樂部。
“兩新”組織作為海門區經濟社會的重要構成、創新創業的重要動能、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撐、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在城市發展中具有特殊和關鍵地位。“目前,海門區‘兩新’組織黨建緊扣南通市‘江海先鋒培育工程’要求,以‘五聚焦五提升’為主要內容,著力推動‘兩新’組織黨建整體提質增效,實現‘兩新’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海門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江華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構筑“兩新”黨建堅強堡壘
“鏈式黨建”助企提質增效
金輪藍海股份有限公司是海門區的百強企業之一。作為一家工業品細分領域的產業集團,2020年公司實現銷售28億元,利稅2.8億元。
金輪針布(江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成勇告訴記者,公司黨委在2012年就形成了自己的黨建工作特色,即《目標導向工作法》,確定了三大目標:保障企業的政治核心、政治引領;改善員工的工作、生活、經營環境;提升黨員、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
金輪企業黨建是海門區非公黨建的一個縮影。在黨建引領下,企業不斷壯大黨員隊伍,摸索出了以高質量黨建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在成勇看來,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化、感悟的過程。“在工作中,我們把黨員教育融入企業文化建設,比如開展頭腦風暴活動、實施和諧工程、善待與回饋員工……種種舉措讓金輪公司更和諧、有活力,時刻奮斗在發展的道路上。”成勇說。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海門區非公企業總數1965個,其中已經建立黨組織的非公企業就有1946個,海門區非公企業黨組織覆蓋率達99.03%。
記者了解到,2019年,海門區委出臺黨的組織工作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七項措施”,建立“兩新”工委成員單位負責同志聯系掛鉤重點民營企業黨組織制度,聯系指導23個市、區兩級雙管單位打造黨建品牌,梳理形成辦實事項目清單,幫助企業抓黨建、破難題、促發展。
“兩新”工委充分發揮社會組織行業黨建的優勢,組織和動員會計師、律師、稅務師黨支部行動起來,按照“一團一園區(片區)”組建30個專項服務團,提供財務、法律、稅務3份服務菜單共26條服務項目,積極為穩企興企匯聚智慧和力量。
2020年上半年以來,海門區“兩新”工委組織“三師”實地走訪789家企業,解決問題數量527個,提供專業意見建議627條,開展培訓和業務輔導22次,為企業創造利益和避免損失共計7000余萬元。
此外,海門區“兩新”黨建驅動產業提質。海門區委組織部負責人表示,海門區聚焦建鏈夯基、融鏈有為、強鏈增效、固鏈落責,因地制宜探索“鏈式黨建”新模式,基本形成高新技術海工船舶“紅色郵輪”、建筑業“紅色鐵軍”、工業機器人“紅色智造”、現代家紡“紅絲路”、生命健康“紅色灣區”、數字通訊“紅色CPU”、精品鋼“紅色港城”、循環經濟“紅色勢能”為主體的“1+8”產業黨建品牌,全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不僅如此,海門區委組織部大力實施“張謇式”企業家培育工程,發布“張謇式”企業家準則,引導鼓勵全區企業家始終與黨同心、勠力同行,開拓創新、拼搏奮斗,回報社會、造福家鄉。
打造“小個專”黨建平臺
紅色品牌為產業開源拓渠
“抓行業必須抓黨建,抓黨建就是抓發展”。這是南通市海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下稱“海門市監局黨組”)的工作理念。“堅持行業統領、條塊結合、業務融合,不斷增強‘小個專’黨組織的組織力、引領力,才能以‘紅色動力’跑出小微企業發展加速度。”該局有關工作人員表示。
據悉,海門民營企業全面發展,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已超過10萬戶,占市場主體總數的96%以上。民企產值占比達91.7%,稅收占比達72.8%,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貢獻達63.3%。
海門區市監局黨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充分發揮“導”的功能,把“兩個責任”傳導到位,局黨組建立“小個專”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統領全區“小個專”的黨建工作,并建立了區私個黨委,設置黨務工作常設機構、劃撥專門經費。
此外,海門區市監局黨組會同區委“兩新”工委,與各鄉鎮黨委建立“小個專”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理順部門指導與屬地責任的關系,形成“區委‘兩新’工委+主管部門黨委+個私經濟綜合黨委+‘小個專’黨支部”四級聯動體系,將“散作滿天星”的個私企業“聚成一把火”。
“我們還依托各市監分局,建立12家非公經濟黨建工作指導站,劃分片區12個,配備了12名站長、14名副站長和28名非公黨建工作指導員,負責轄區內‘小個專’黨組織的歸口管理和教育指導。”海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張勇說,目前,全區802家“小個專”黨組織均納入片區管理范圍,3年來各黨建工作指導站向當地區鎮黨委推薦入黨積極分子385人,被列為培養對象227人,其中185人已加入了黨組織。
根據海門區支部規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要求,海門市監局黨組還牽頭制訂了“小個專”黨支部建設規范;牽頭組織開展了“兩新”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民營企業主支持黨建工作的積極性不斷增強。
“小個專”黨支部給企業帶來哪些改變?對此,海鴻投資控股集團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20年10月,海鴻集團在海門區委區政府的支持和幫扶下打造了師山廣場,目前已對外運營,逐漸成為海門市民文化、健身、休閑、購物的網紅打卡地。
據悉,在海門區委組織部的直接指導下,海鴻集團以黨建為引領,以師山廣場為平臺,以周邊商戶為主體,著力打造了映山“鴻”紅色商圈。該商圈以師山廣場為圓點,集聚人氣、輻射周邊、打響品牌、服務商圈,實現服務陣地“一體共享”,不僅是網紅打卡地、商業繁華區,更是凝心聚力的紅色載體。
以“公轉”帶“自轉”樹品牌
海門區非公黨建大有可為
海門區“兩新”組織黨建和“小個專”黨建在促進城市發展、推動產業經濟方面的成效引人矚目,不少專家學者在實地走訪中深入研究與總結其中的發展模式和先進經驗。
一些專家學者認為,“小個專”黨建,關鍵在于主管部門的“公轉”帶動市場主體的“自轉”。海門區市監局黨組強化黨對“小個專”企業的全面領導,將黨建工作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是提升民營經濟黨建整體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記者在走訪時了解到,被廣為推崇的“非公企業‘班組黨建’工作法”具有很強的可復制性和借鑒性。海門區市監局黨組會同區委“兩新”工委,在項目工地、車間班組、科研實驗室等一線建立了976個黨小組,6000余名黨員骨干在技術創新、改革增效、復工復產等攻堅戰中全面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這一舉措在海門區建筑業領域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實現建筑業發展到哪里,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里。海門區先后在北京、上海等4座城市建立流動黨員聯合黨委,在超過300個建筑項目班組上建立臨時黨支部,實現了建筑企業中的流動黨員集中管理。
“‘小個專’黨建是非公黨建和城市基層黨建的交集,是新興領域黨建的重要形態。”中央黨校黨的建設教研部副教授、廉政室副主任孫林在分析海門區黨建引領經濟發展模式時如是表示。
對于海門區黨建如何進一步創新發展,孫林建議,未來,海門區要建構核心精神和理念;要梳理核心問題導向,根據“小個專”黨建實際,重點解決黨員干部流動性過度和推動力不足的問題;要構建統一特色,整合出務實管用、特點鮮明的發展模式;要打造統一亮眼品牌,加強策劃和梳理。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