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安徽蒙城縣公安交警、交通及城管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智慧城市綜合指揮平臺緊張地工作。
人民圖片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數字化變革,做出了建設“數字中國”的戰略決策。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浙江數字內容研究院院長徐毅表示,目前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社會變革、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數字經濟作為一種立足于新生產要素、利用新興技術、創造出新商業模式的新經濟形態,能夠有效促進經濟增長。
數字化轉型不再是城市更新的“可選項”,而是“必選項”。在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下,城市數字化轉型究竟是什么?為什么要做?如何來做?近日,中國城市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在浙江省桐鄉市烏鎮舉辦的數字化創新交流會上展開采訪報道。
科研機構助力打造
產、學、研融合平臺
當前,數字化轉型已成為行業共識。然而,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周期性長、復雜程度高,在轉型過程中企業通常存在數字化轉型能力不足、改造成本偏高、人才儲備不足、轉型戰略不清晰等現實問題。盲目堆積科技與大數據,與城市實際情況脫節,成為城市數字化創新中的通病。
業內專家一致認為,政府、企業、科研機構應合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更好履行數字責任,促進中國城市數字化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作為全國數字經濟的先行省,率先提出了“數字化改革”的發展理念。浙江數字內容研究院作為科研機構,立足浙江,業務覆蓋全國多地,其數字化目標本著“從數據中來,到實體中去”,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構建起產、學、研融合平臺。
徐毅向中國城市報記者介紹,在浙江數字內容研究院帶領下,可視化智慧醫療首個項目“國家呼吸中心可視化智慧門診系統”在廣州市建成落地。他表示,“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可視化智慧門診”是國內首個可視化智慧醫療臨床實驗中心,針對醫工結合難、數據獲取難、落地過程慢等痛點,逐步打造“能感知、可視化、會思考、能進化”的智慧醫療平臺,通過對醫療數據采集、挖掘、分析和醫患溝通數據進行可視化呈現,輔助醫生提升工作效率,促使醫患溝通更智能、更流暢。
此外,浙江數字內容研究院還將觸角延伸到數字新文化、數字新安防、數字新城鎮等領域,致力于建設具有前瞻性、引領性、創新性的各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
數字賦能產業迭代升級
鑄就百姓幸福生活
城市作為數字化轉型的最大綜合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進。新基建風口之下,各地新一輪智能城市建設熱潮涌動,數字化賦能城市轉型成為趨勢。
在近日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期間,中國城市數字化創新交流會同時開展。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舉辦地,桐鄉市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以及數字建設高度重視。桐鄉市委書記齊力介紹,2020年桐鄉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3億元,成為浙江省第9個GDP破千億元縣市。從2014年到2020年,桐鄉數字經濟企業數從300多家到2443家,增長了8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產值從40多億元增長到165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今年上半年增幅達到59%。
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以來,桐鄉市以數字化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每年投入近百億元、實施超千項數字化改造項目,推動產業迭代升級。齊力舉例說明:“新鳳鳴集團通過數字化改造,3年產能翻3倍,平均用工減少50%,生產效率提高了90%。華騰牧業6個人就能管上萬頭豬,大量工作由機器人操作,管理效率比傳統牧場提高了5倍。”
數字紅利惠及千家萬戶,桐鄉市還創新設立全國首家互聯網司法所、全省首家5G智慧法庭,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場景應用迭代深化,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城市治理不僅為公眾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還更入選浙江省數字生活新服務樣板縣創建名單。
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延申表示,數字化治理致力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創新,更加注重滿足人們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劉延申強調,數字化本身不是目標,讓城市更智慧、生活更美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是數字化城市的根本目的。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劉魁星表示,建筑是城市用能和碳排放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數字化手段連通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建筑科學與運維,實現安全、舒適、智能、低碳的數字化建筑運行,高校應負擔起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市場結合的重任。
挑戰與機遇并存
將數字技術和實體產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達成企業降本增效、產業的融合發展、宏觀經濟的可持續創新,注入數字原動力,正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隨著傳統模式不斷創新升級,企業該如何應對城市數字化轉型?
天風證券研究所所長趙曉光連續7年獲得新財富電子行業分析師第一名,對于城市數字化創新浪潮,他有著獨特的見解。他認為,盡管在數字化轉型中充滿不少風險與挑戰,但企業也具備無限商機與投資機會,可以總結為2B的物聯網、2C的XR、汽車智能化及碳中和產業化四個方向。
趙曉光介紹說:“2B物聯網是數字經濟的載體,也是各行業實現深度信息化的載體。我國各行各業過去是粗放式發展,如今煤炭、鋼鐵、水泥、建筑都由曾經的粗放式發展進入到精細化發展的階段。從粗放式到精細化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深度數字化、信息化。過去的數字化信息化是簡單的ERP加系統集成,ERP解決不了問題,只停留在淺層,帶來整個信息化率只有10%不到。而深度信息化能夠讓各行業進行一輪新的生產力革命。所以在下一步整個物聯網技術的革命中,受益者不僅是物聯網技術本身,而是各個傳統行業的龍頭,它們會有一次價值重估的機會,我們應該站在某個高度重視這個事情。”
上海國科龍暉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江金鳳表示,隨著數字經濟和5G產業周期的展開,萬物互聯已是時代發展趨勢。作為基金管理公司,依托于浙江數字內容研究院的AI與數字技術和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的“超越摩爾”技術與物聯網應用產業化模式,多方合作推動數字化、物聯網產業化進程,致力于培育一批優秀的創新型企業。
江金鳳介紹,圍繞數字化能感知、會思考、可自主進化的目標,目前聚焦了如智慧水務、可視化智慧醫療、激光雷達、智慧停車、光通信MEMS芯片等數字時代所包含的軟硬件方向。第一批共有11個創新項目在推進培育,其中包括致力于平衡國內定位精度和方案成本的項目、光通信核心模塊關鍵芯片等。
《 中國城市報 》( 2021年10月11日 第08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