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青云山民俗游樂園內,茂林修竹掩映一座仿古四合院。這里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孫臏拳的傳承基地。景區堅持融合原則,瞄準研學游市場,以非遺展演提升游客體驗。在濰坊市的非遺研學游市場,飽含生活韻味的傳統工藝成為主角。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濰坊市將繼續搭建非遺與不同行業、領域的跨界合作平臺。
2024-07-04 16:57:33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公布了2024全國非遺傳播活動創新案例的項目名單,《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杭州非遺在亞運會上精彩綻放》《晉港青少年山西絳州鼓樂研習活動》《“溫故”非遺展》等36個案例入選。這些案例涵蓋“非遺+展示展演”“非遺+社會推廣”“非遺+文旅融合”“非遺+學校教育”“非遺+媒體傳播”,以及“非遺+國際交流”六大領域,全面展現了我國非遺傳播活動的創新與發展。
2024-07-03 16:42:27昆劇是中國雅文化的集大成者,將詩、樂、歌、舞、戲熔于一爐,“無聲不歌,無動不舞”,婉轉悠揚,經久傳唱。有這樣一部昆曲,20年來常演常新、好評不斷,它就是青春版《牡丹亭》。從上世紀20年代的昆曲傳習所,到如今在原址建起的蘇州昆劇院,一代代昆曲人薪火相傳,讓昆曲這門古老的藝術在擁抱時代中不斷綻放華彩。中國昆曲百年接力的大幕就此拉開。今年是蘇州昆劇院創排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搬上舞臺20周年。
2024-07-02 16:46:17“第四屆首都非遺創新發展研討會暨‘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非遺傳承人話創新主題活動”,日前在國家大劇院舉辦。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駐會副會長王志杰表示,工藝美術的發展,非遺的傳承,離不開傳承者的創新思路,與時俱進。非遺與時代的結合,是非遺“活”起來必要的發展條件,是助力非遺更好地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的核心。
2024-07-01 16:08:17隨著各地文化藝術周末學堂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于“泡”文博場館。為進一步豐富青年周末學堂的學習內容,天博與天津美術館于近日聯合推出了第二季“傳統文化”主題青年周末學堂。昨日,非遺課程由賴菁晶老師帶領青年們走進“纏花”這一古老而精美的手工藝術世界。第二季的課程還加入了新手作內容,傳統工藝融合時尚元素,讓“新匠人”與“老手藝”碰撞出火花。
2024-07-01 16:05:55以漆為媒、以扇為紙,水波蕩漾間,扇面呈現出斑斕圖案,似山巒、似星云、似湖海……漆扇的制作中,流動的色彩被定格,搖曳的不只是漆色,更是無法預設之美,出水便是獨家定制的“孤品”。近年來,“國風”熱度持續走高。記者走訪了解到,漆扇這一由水與大漆構成的藝術在仲夏時節再次走入大眾視野,我市特色街區里“漆扇DIY”打卡體驗店鋪前門庭若市,商場內制作漆扇的手作店也成為人們納涼休閑的好去處。
2024-06-27 14:56:22日前,當記者來到遵化市的“銀器小鎮”馬蘭峪鎮,近距離觀賞銀器手工打造工藝,不禁為能工巧匠們精湛的技藝所折服。遵化市馬蘭峪鎮黨委副書記楊曉東介紹,特別是從乾隆年間開始,一批批能工巧匠陸續在馬蘭峪鎮一帶落戶,使皇家銀器制作技藝在此得以傳承,“目前,全鎮有銀器加工企業120余家,產業年銷售收入10億余元。”楊曉東說,目前,在鎮政府的推動下,銀器制作行業各類資源逐步整合,產業鏈條更加完整。
2024-06-27 14:55:49辜國強的直播間古香古色,配以國風音樂,在展示作品的同時,他還會對花絲鑲嵌和老首飾進行詳細解讀,吸引了不少喜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年輕人。在視頻直播中,“90后”小伙、渝派花絲鑲嵌非遺傳承人辜國強溫文爾雅、談吐有致。這讓辜國強意識到,新媒體平臺可能是將非遺推向大眾的好渠道。辜國強不斷摸索嘗試,對自己的定位越來越清晰。目前,辜國強的團隊已有20多人。
2024-06-26 15:49:40他要給黑陶傳習所奉上最新鮮的宣傳資料。魯茸恩主15歲跟隨父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族黑陶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孫諾七林學習制陶手藝時,尼西黑陶還“養在深山人未識”。全村手藝人只有6個,黑陶產量小、銷路少,帶來的收益只能換取口糧和基本生活用品。也是在這里,學生和黑陶非遺傳承人都把彼此當作獲得感的重要來源。
2024-06-20 18:23:21《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